摘要:我们在《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可以见到关于李隆基善待李成器的详细史料,我们可以说李隆基这个人做皇帝不太行,但是做人不错,他知道知恩图报。人人都言王家无手足之情,就连明帝雍正也是杀了好些个手足才登上大统,但是李成器身为嫡长子,在可以成为太子的情况下,把九五之尊之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并且在李隆基即位之后,全心辅佐。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朝,中国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像是一部最浪漫绮丽话本,而这剧中的主角——皇帝,更是为后世留下许多故事。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马嵬兵变······桩桩件件,都是些日辉月华的大事,然而就在这大男儿中,一个人存在,为李氏家族王家霸业添了些亲情的温暖,他就是让帝,李宪(原名李成器)。

人人都言王家无手足之情,就连明帝雍正也是杀了好些个手足才登上大统,但是李成器身为嫡长子,在可以成为太子的情况下,把九五之尊之位让给了弟弟李隆基,并且在李隆基即位之后,全心辅佐。

他死后,李隆基痛哭流涕,这样一段兄友弟恭的千古佳话,发生在皇家,并且是唐朝的皇家,不禁想让人去探究,李成器,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宪之父为唐睿宗李旦,他身为嫡长子,在还是个孩提时就理所当然地被被封为了皇太子,但是他这个太子并未做多久就因武则天当权而被将位成皇孙。在那种政治斗争极为残酷的情况下,子弑父,母杀儿这种败坏人伦的事都司空见惯。可是李宪并未表现出作为一个皇室宗亲对于权利的野心。相反的,李宪更加喜欢音乐,他精通音律,尤其喜爱西域的龟兹乐章。他热爱花卉,花梢系铃以驱鸟,在民间引起多人效仿。

但是他的父亲李旦和弟弟李隆基并不像他一样安心做一个闲云野鹤的富贵宗亲,他们一直要把曾经属于自己的权势夺回来。于是在景云元年,大哥李显被妻党毒杀之后,他与儿子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夺回了自己曾经拥有的权利。成为皇帝之后呢,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了,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他犹豫了。

古代讲究嫡长子位分最尊,立太子这件事理应是重新立李成器,但是平王李隆基在此次兵变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群臣都拥立他为太子,到底是立长还是立贤?李旦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然而就在此时,李宪的一番话,震惊了众人。

李宪对父亲哭诉:“储副者, 天下之公器, 时平则先嫡长, 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 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储君,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位置,与国家的福祚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我做太子时,国家正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之际,所以嫡长子为太子我还可以受得,可是如今,国家刚刚经历了动荡,现在归于稳定,太子之位就应该是有功的,如若还是让我这个闲人来做太子,那么天下人都会不服,对国家来说,并非善事。

此话一出,不仅仅是李旦和李隆基,连天下人甚至是后世都为他感动,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而李宪做到了。

后世人经常评价李宪的这种行为是因为他害怕重演“宣武门之变”,作那个李建成,最终死在弟弟的刀下,但是笔者在对李宪的一些史料中了解,认为李宪并非完全是这样的,为何?在李隆基即位后他们两人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出来。

先天元年,李隆基登基,李宪成了弟弟的司空,他心不在政事,所以从来都不干涉时政,也并不会结交党羽,而李隆基也是真心待他,即使有人挑唆两人的关系,皇帝也并不放在心上。李隆基沉迷于道教,后世的蓬莱仙岛寻故人就可以看出那他对于仙界的渴求,他曾经和哥哥李成器说,前一段时间我因有些空闲的时间,就妙选仙经,发现一神方,让他们去制作一个神药,我们两兄弟把它分了,同保长寿。

假使李宪真的是因为害怕而不得不将皇位让给自己的弟弟,那么这么多年来,他会一点野心都没有吗?李隆基是皇帝,古今以来疑心最重的人,他会留一个不真心待自己的哥哥在身边吗,并且和他一起长生不老吗?

皇位确实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我们看一下当时唐朝的政治环境,祖母武则天斩杀亲姐,害死生女以求恩宠,韦后及女儿杀死夫父来争抢皇位,而后来弟弟即位后姑母太平公主又想篡位夺权最终惨死······

这些在史书上不过是寥寥几笔,薄薄几页,但却是血肉至亲的残杀,将人性的丑恶撕开来看,我们只知道皇家儿女锦衣玉食,万人之上,却不想过他们每天都要活在尔虞我诈之中,感受不到情感的温度。试想一下,李宪在这种环境之下,他是怕了,还是厌倦了呢?

李成器在他的后半生中都在尽力给弟弟温暖,而弟弟也在回应着他的温暖,两个人成为了李氏家族乃至所有朝代的为数不多拥有怡怡之情的兄弟。

开元二十九年,严冬。李成器见出现了树介之景,便得知自己的大限将至了,因为树介树介,大臣怕,他已经老了,就成为那个先死的大官吧。李隆基在得知哥哥病故之后,嚎啕痛哭,追封了李成器为让皇帝,他的妃子为恭皇后,并且按照哥哥生前的简朴之风,为他举行了国家最高规格的丧仪。

我们在《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可以见到关于李隆基善待李成器的详细史料,我们可以说李隆基这个人做皇帝不太行,但是做人不错,他知道知恩图报。

但是我们却很难在其中找到以李成器角度的描写,原因很简单,他只是个闲散王爷,对于国家的发展他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关于他的生平,并不值得被记录。但是在笔者的心里,他却是另一种伟人, 一种真的不会把权势和金钱看的超过感情的人,一种真的疼爱弟弟,顾念亲情的人。

上文说李成器爱花,会将铃铛系在花枝之上,让仆人来驱赶鸟雀,或许他这一辈子就希望当李氏兄弟之情的铃铛,驱赶因贪婪,野心而引来的人性肮脏杀戮的鸟雀,来永远保护弟弟李隆基和自己的兄弟间盛开的花朵永远不受损伤。

总结:

唐朝前面的历史非常有趣,先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之后武则天夺走皇位成为第一个女皇,再往后就是皇后韦氏效仿武则天把持朝政,差一点也成为了第二代女皇。倘若李旦真的不让出这个位置,李隆基真的很有可能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

毕竟前人都做过的事儿,后代再模仿一次也是很容易的。

以国家治乱,君臣争斗为主的资治通鉴却将此事也是很详细的记载下来,可见这件事对于后人影响颇大。李旦的行为在至高无上的皇权争夺中,让人感受到了温暖。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真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著作,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好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不过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今古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