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電視劇中,我們會常見一種武器,就是下面這款捷克式輕機槍。這款武器是我軍打擊日寇的神器。但是你肯定不知道,這款武器還是託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的福,才成爲日軍噩夢的。

一戰結束後,強大的奧匈帝國(其實是外強中乾,他的最後一任國王是茜茜公主的丈夫)被肢解成無數個國家。其中有一個就是二戰比較著名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繼承了奧匈帝國強大的工業基因,在此基礎上一躍成爲了工業製造強國。霍立克兄弟在1924年設計了一款堪比AK的武器,捷克ZB26輕型機槍,傳到中國後就被叫做捷克式。這款機槍比馬克沁最大的優勢就是輕便易攜帶,重量只有9.6千克。而且這款機槍槍管發熱後,直接可以扳動機關換槍管,全程只需要五秒鐘。其在機槍上方有一個把手,可以方便提着跑。

捷克式機槍射速最高爲500發/每分鐘,但是由於需要換彈夾,所以實際上每分鐘能射擊120發。日軍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這種低檔次武器跟捷克式比簡直就是渣渣。抗戰前捷克式輕機槍由於在輕機槍中完美的性能,被中國所看中。在1927年,捷克式就已經在中國開始生產。但是由於中國工業能力薄弱,生產的捷克式各個工廠間無法互相配對,所以趁着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各大軍閥開始從國外購買。這裏面有陳濟棠、李宗仁甚至是最窮的劉湘。至於老蔣嘛,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在1927到1939年間,中國購買了三萬多挺捷克式,這裏面還只是有記錄的。向各地的軍閥,到底買了多少,已經不可計算。捷克式在第一次淞滬會戰大顯神威。當時十九路軍在上海抗擊日寇,各界愛國人士就集資捐給十九路軍大量捷克式。保證了十九路軍每個連都有三挺捷克式,這款輕武器打得日軍聞風喪膽。除了對日軍,內戰中捷克式也是國軍非常喜愛的武器。尤其是中原大戰,擁有衆多捷克式的中央軍就佔據了上風。

同樣是這款武器,在八一三淞滬會戰時大顯神威。當時日軍就有回憶說:“我們對他非常恐懼,實在是太兇猛了。”捷克式在淞滬會戰成了我軍的制勝法寶,每個嫡系一流師都配備了700挺捷克式。這款武器大大的彌補了我方在步兵武器上的不足。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軍中兵工廠光捷克式就生產了七萬多把。

到了抗戰相持階段,捷克式更加成了我黨領導的敵後隊伍的稀罕物。雖然我軍也繳獲了不少日軍的輕機槍,但是有一把捷克式那絕對可以提升不少的戰鬥力。在很多影視劇或者小說裏面,捷克式一響往往就是勝利的標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