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淞滬會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迅速趕往上海。第一波援兵趕到後,日本發現聚集在上海的中國軍隊越來越多。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老蔣嫡系下了血本的一仗。畢竟這一仗可是在老蔣南京政府地盤裏打的。而且老蔣也希望這一戰打出國際聲望。而日本人也非常“貼心”,淞滬會戰足足打了三個月。這裏面當然是中國軍民拼死抵抗佔據主導因素,但是日軍同樣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犯了兵家大忌,添油戰術。

雖然七七事變使得日本與中國全面開戰,但是接下來怎麼打卻成了一個大問題。衆所周知,在日本軍方陸軍與海軍從來都是不對付。所以,日本陸軍希望的是把華北變成下一個東北。並不希望擴大戰爭。跟陸軍比,海軍從來對中國就不感冒。因爲中國海軍孱弱,只要與中國開展海軍的作用將非常有限。他們的假想敵一直都是海上實力雄厚的英美。再加上日本國內以內閣爲首的文官勢力以及天皇本人都不希望擴大戰事,所以最後日軍竟然在七七事變後來了個令人驚訝的“不擴大”方針。其實最後的結果表明,西安事變後全國統一戰線救了中國。

8月9日日本海軍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兵齋藤與藏駕車直衝軍用的中國上海虹橋機場,最終被我軍擊斃。而之後,日軍咄咄逼人最終爆發了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爆發後,中國軍隊迅速趕往上海。如果不是淞滬會戰的爆發,華北就很有可能變成事變級別,中國將進一步被蠶食。而淞滬會戰的全面爆發,將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海軍挑起了淞滬會戰,但是他們實際上很有顧慮,那就是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在這次抗戰中,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最終讓日軍喫了癟。英國在上海的投資佔在華總投資的76%。美國也有65%。而英美在上海巨大的投資,讓日軍不得已只得退往租界。正是上海的特殊性讓日本一開始猶豫不決,戰爭開始日本海軍只有幾千海軍陸戰隊在上海。隨着戰爭的深入,日本發現中國軍隊越打越多。海軍不得已只得向陸軍求助,陸軍調集兩個師團前往上海。但是,日本到上海需要時間,所以戰爭開始階段國軍處於優勢地位。

第一波援兵趕到後,日本發現聚集在上海的中國軍隊越來越多。所以才決定派第二波援兵。就是此時日本竟然還抱着以戰迫和的態度。而且日軍想從長江迂迴的策略失敗,中國海軍以自沉的悲壯方式阻擊日軍。再者,由於日本海陸軍互相扯皮,陸軍只答應給兩個師團,現在要再次增兵,肯定不情願。最終是海軍告到天皇才解決了問題。

但是五個師團擺在上海,仍然不能解決上海問題。唯一的好處就是大量國軍被老蔣扯到了他的心頭肉上海,山西的戰事倒是很順利。但是拖了兩個月的淞滬會戰,如果繼續拖下去英美可能會插手,而蘇聯也可能在遠東南下。所以陸軍狠下心組織第十軍在杭州登陸。而此時國軍卻又犯了跟第一次差不多一樣的錯誤,側翼防守薄弱。最終在上海被逼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