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能不能以火器技術被歐洲超越,就說明朝是中國發展減緩的衰落期,遠不如宋元時代呢。編者按:在中國軍事史上,明朝後期,火器發展已經被歐洲所反超。

編者按:在中國軍事史上,明朝後期,火器發展已經被歐洲所反超。雖然明王朝也在積極引進歐洲火器,如“嘉靖二十七年,都御史朱紈遣都指揮盧鏜,破雙嶼,獲番酋善銃者。命義士馬憲制器,李槐製藥,因得其傳而造作,比西番猶爲精絕雲”,在雙嶼之戰後馬上學習葡萄牙火器,一度比起原版還更加精巧;但這種拿來主義往往被許多人看不上。很多人就覺得,只知道拿來,仍然是要比別人慢一步,爲什麼不像歐洲那樣集中精力研發火器技術,推動其進步呢?

▲明朝從葡萄牙引進的佛郎機

明朝後期火器發展被歐洲人反超,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在明朝當時的情況看來,並沒有太多發展火器的動力。當發現更好的火器,便拿來技術自己用罷了。實用主義很強。而歐洲火器的高速發展,其實是頻繁戰爭推動的結果。明朝前期火器優於歐洲,常常被人拿來強調,以此攻訐說元朝本來火器發達,但優勢卻被明朝給丟了。但實際上,元朝火器真的很發達嗎?

▲明初的碗口銃,雖然技術處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但仍然是火器史上極爲原始的存在

火藥被傳播到歐洲的時候,中國這邊的火器也處於極度原始的狀態,到宋金對峙時期纔出現用竹子做的管型火器。說白了,兩邊都近乎從零開始,元朝出現原始的火門槍和火炮,但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愛德華三世也攜帶了五門原始的火炮(並沒有發揮多少作用),那麼所謂的元末火器技術,又能比歐洲先進到哪裏去呢?兩邊都是一點點的水平罷了。明初對歐洲火器的優勢,其實是朱元璋、朱棣一度重視火器的結果,但其發展速度仍是緩慢的。而歐洲從百年戰爭第二階段開始,其火器發展卻突飛猛進,這無疑是奧斯曼擴張戰爭、百年戰爭等一系列高質量的國家對抗提供的需求導致的。

放在明朝這邊,無論是對付蒙古人、女真人或者南方少數民族,在明朝前中期都不可能發生激烈的火器對抗,根本不存在競爭,又何談發展火器的動力呢?火器技術被歐洲超越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但是,能不能以火器技術被歐洲超越,就說明朝是中國發展減緩的衰落期,遠不如宋元時代呢?這當然也是很不公平的。

火器取代冷兵器,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其在戰爭中的權重是逐步加大的。在15、16世紀,火槍只是弩的替代品罷了,對弓都往往不能取代,而火炮充其量是弩炮和投石機的代換品。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陣,往往是訓練有素的長矛手成爲取勝的關鍵。在三十年戰爭當中,騎兵常常發揮比火器更加重要的作用。既然如此,明王朝當時有可能知道火器會成爲未來的絕對戰爭主流,而不計一切代價發展火器嗎?

▲讓布盧之戰,西班牙長矛手屠殺尼德蘭-英國聯軍

在農業、手工業、冶煉技術、紡織業等諸多方面,明王朝直到滅亡都擁有對歐洲的優勢,說明王朝在技術上被歐洲全面超越,當然是不科學的。有人會說,明朝沒有成型的彈道學。確實,中國缺乏公理化方法的傳統,在數學發展上有先天缺陷,但以數學爲基礎的彈道學放在當時還真的沒那麼重要。直到17世紀,歐洲的炮手們都在依靠個人經驗瞄準而不是使用當時並不靠譜的彈道學。

▲伽利略

1638 年伽利略發表《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對物質的拋體運動進行討論,這爲槍炮改進和彈道技術提供了新的依據。正是因爲這兩個原因,槍管、炮管經歷了從滑膛到線膛的逐漸改變。然而,我們都知道,線膛槍真正開始普及,到了18世紀晚期了。早期彈道學因爲數學發展的侷限,根本不靠譜,甚至比不上抄表和按照經驗發射。而且,要知道早期歐洲彈道學是沒有空氣阻力這個概念的……明朝晚期從西方引進了“模數”這個概念,用於火炮的鑄造上(所謂火炮模數,即炮身各處尺寸與火炮內口徑之比。即包括各處壁厚與口徑之比,也包括身管長度與口徑之比)。但這東西顯然數學上並不複雜,歐洲在這方面的先進,是更大更高質量的戰爭需求帶來的結果,和彈道學沒什麼關係。

▲“模數”影響到火炮炮壁的應力分佈。在清朝前中期“模數”概念在中國失傳,應當是由於大清閉關鎖國導致。

歐洲超越東方,其重要一點在於自然科學方面的大爆發。中國因爲缺乏公理化方法,在邏輯思辨上也不如歐洲那麼規範化,因此無論是數學還是自然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開始喫虧落後。但這難道是明朝的責任嗎?古希臘時代的泰勒斯、亞里士多德是自然科學的創始人,希臘哲學以嚴格的邏輯學來規範思想模式,這些都是古中國缺乏的。當然,封建時代的大部分時間裏,技術發展要遠重要於形而上的或者定義上的基礎,這就給了許多人以漢唐宋的東方全面超越西方的錯覺。但是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科學的重要性就要超過技術本身,歐洲經過文藝復興將希臘文化的作用發揮出來,自然就在科學上開始突飛猛進。明末也有些士人意識到了歐洲的某些先進面,並加以學習,如引進模數,學習歐洲的三角函數等。

▲徐光啓將三角函數引入中國

畢竟,在西歐文藝復興的時候,這些思想的源頭希臘人卻在奧斯曼人的壓迫下掙扎,希臘文明並不是日耳曼人的祖先們折騰出來的。那麼,中國當然也是可以學習的。既然明朝在技術上並不落後,在數學和科學上是因爲歐洲的老本經過文藝復興突然開始飛躍才落後的,我們歸罪於明朝無疑就是不合理的了。那麼,既然如此,又爲什麼要指責清朝故步自封呢?實際上,清朝曾經發生過三次火器大進步,第一次是明清戰爭,第二次是清準戰爭,第三次是乾嘉海防大危機,由於戰爭的需求,不得不引進新的火器技術,追求火器進步。但與此同時,清朝本着防漢的原則,又對火器技術嚴格管制,如子母炮就禁止漢軍使用(詳見冷兵器研究所《滿清拿它當看家寶,漢人碰都別想碰,大明:這不是我們的佛朗機嘛》),而清緬戰爭這種無傷根本的戰爭接觸到更先進的火器時,也不當一回事。

▲鴉片戰爭

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清朝經常發生有事發展火器,事情過了火器技術能倒退回去的可笑情況。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沿海地區許多地方因爲缺少火炮配置又來不及鑄造,甚至將明朝的舊火炮翻出來淘洗後使用,清人還自己評價說——“甚準”。這樣看起來,明朝的拿來主義卻也頗有可取之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