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砂其後軍紀至壞,“所過殘滅如項羽”當老勇成爲湘軍主幹,“用諸生討訓山農”的兵將結構無法維持時,湘軍的軍紀就更加崩潰,和其它的封建軍隊根本沒有區別。但是,從全局看,這種殘暴的行爲負面效應明顯:搶掠與放縱,使軍紀蕩然,嚴重的削弱了湘軍的戰鬥力,有個非常著名的例子,當時湘軍有個將領叫李臣典,居然一晚上“連御十女”而死,李續賓部在九江屠城後不久即在三河被太平軍全殲。

曾國藩是近代的重要人物,他滅了太平天國之後,擁兵三十萬。很多人都勸他起兵稱帝,但是爲何曾國藩沒有聽從反而拒絕了呢?其實背後暴露了一個重要的原因——湘軍已經到了不解散不行的地步了。

湘軍前期是鄉勇爲主,算是一支比較乾淨的軍隊,但是到了後期以遊民和兵痞爲主。以遊民和兵痞爲主的軍隊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們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強;另一方面這些人難以駕馭,蔑視軍紀,破壞力巨大。老勇的大量加入,使湘軍的軍紀越來越難維繫。

咸豐六年底,李續賓率主力經過武昌縣時,“秋毫無範,民甚德之”;咸豐七年初,李部招收的老勇經過武昌縣時,則又是另一番景象,“頃又有軍功張錦魁招集遊勇數百,自葛店一帶騷擾而來。

上游往來遊勇百十成羣,冒張旗號,不服訓話,偷搶之案,所在有多”。時任武黃釐局總辦的王家璧在目擊這一切後,向胡林翼直陳“況節制之師漸趨驕悍,將來大功告成之後,如何安置?”鮑超部組建之初,甫一成軍,即演出活劇,“鮑軍臨發前一日,忽羣卒鼓譟,索增口糧,次日竟有卒千徐至撫署,大呼鮑統領克減軍糧,三時不去。”砂其後軍紀至壞,“所過殘滅如項羽”當老勇成爲湘軍主幹,“用諸生討訓山農”的兵將結構無法維持時,湘軍的軍紀就更加崩潰,和其它的封建軍隊根本沒有區別。

大量使用鄉勇,縱容其搶掠乃至屠城,在短期內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從全局看,這種殘暴的行爲負面效應明顯:搶掠與放縱,使軍紀蕩然,嚴重的削弱了湘軍的戰鬥力,有個非常著名的例子,當時湘軍有個將領叫李臣典,居然一晚上“連御十女”而死,李續賓部在九江屠城後不久即在三河被太平軍全殲。分贓不勻也加深了將領間的矛盾,以往基於儒學以“仁”爲核心的治軍理念被根本顛覆,軍隊的凝聚力消亡殆盡。

湘軍內部爭權奪利迅速加劇,比如曾國荃與彭玉麟、鮑超、多隆阿等人都是“苦大仇深”爲了戰利品互不相讓,其中最受曾國藩器重的水師統領彭玉麟,甚至一度要求曾國藩誅殺曾國荃(由於彭玉麟資歷太老,曾國藩也不敢惹,只能敷衍了事)“大義滅親”。

曾國藩於攻破天京後,立刻奏撤湘軍,除打消清廷的猜忌外,亦因曾國荃眼看着就要步李續賓的後塵了。湘軍內部的“知情人”王閻運曾經評論:“儒生將農人,則所謂儒者不儒,而農者不農!可謂一針見血。更嚴重的是,這支以鄉勇爲主的軍隊變得越來越難駕馭,士兵中哥老會的組織普遍形成,譁變乃至投敵連續發生叛亂成爲清王朝統治的重大威脅。一支失去基本軍紀約束的軍隊,走向末路己成必然,曾國藩主動將其裁撤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參考資料

【1】湘軍兵變紀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