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於莖葉處理除草劑而言,土壤溼度越大,雜草生長越旺盛,吸收傳導越快,效果越好,反之則生長抑制,葉片表皮變厚,氣孔關閉,代謝降低,吸收傳導減少,自然效果就不理想了。粘質土吸附力強,除草劑在粘質土壤中移動性小,因其被吸附而雜草難以吸收,因此用藥量就多,一般使用量增加30%。

關鍵點:除草劑效果好不好,關鍵看吸收和傳導!

解決好了吸收和傳導的問題,除草劑的效果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做到 “三明確,十撐握”,就能解決除草劑吸收和傳導的問題,防除效果絕對有保障。


一、明確雜草種類,選擇適合的藥劑

我國農田雜草種類繁多。南方與北方不同,東北與西北各異。使用除草劑之前,須先認識農田裏雜草有那些種類,那種雜草數量最多(優勢雜草),先明確了雜草種類才能去選擇除草劑。如果荒地或非耕地裏牛筋草很多,那就要選用草銨膦製劑。如果小麥田播娘蒿很多,那就選用苯磺隆+二甲四氯鈉。如果水稻田千金子很多,那就選用氰氟草酯等等。

另外,還要明確那些是惡性雜草,什麼是惡性雜草?通俗地講就是發生數量多的難以防治的抗性雜草。如東北地區的“三菜”(刺兒菜、鴨跖草和苣蕒菜),玉米田的馬唐、鐵莧菜、田旋花和香附子等,小麥田的豬殃殃、播娘蒿等,水稻田的千金子、稗草、遊草和莎草等,南方地區的牛筋草、小飛蓬和通泉草等。幾乎每個地區、每種作物田都有惡性雜草分佈危害,對於這類惡性雜草需要採取綜合防治的措施,而僅僅依靠單一的化學方法是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


二、明確雜草葉齡,選擇最佳用藥時期

人有年齡,以年爲單位,雜草也有年齡,以葉的數量爲單位,稱之爲葉齡。雜草葉齡越小,體內代謝旺盛,各個組織部位脆弱,因此防除效果越好。正常情況,選擇最佳的用藥時期很重要。雜草葉齡太小,受藥面積就小,剛出土的立針期的禾本科雜草能有多大的受藥面積呢?雜草葉齡太大,抵抗力太強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一般認爲2-4葉期是雜草一生中對除草劑最敏感的時期,這時候防除效果最佳,一旦錯過,防除難度會呈倍增加。

三、明確雜草高度,選擇合適的用藥量

除了雜草種類和葉齡之外,雜草的高度對除草效果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雜草簡單分爲單子葉雜草(禾本科雜草,如狗尾草)、雙子葉雜草(闊葉雜草,如反枝莧)和莎草科雜草(如香附子)。在實踐中,雜草長得越高,意味着植株體型越大,抵抗力越強,防除難越大,也意味着用藥量越大。就如同小孩和成人感冒喫頭孢克肟一樣,成人每日兩次,每次100mg,而小孩用藥量則根據體重來定要,藥量少很多。另外補充說明一下,雜草低矮並不意味着葉齡小,尤其在乾旱缺水的條件下。

四、撐握好藥劑是基礎

除草劑相比其他農藥更加複雜,無論是種類、機理、殺草譜和數量,還是使用技術、注意事項、藥害、殘留等等。有些除草劑品種可以防除同樣的雜草,但效果卻存在差異,怎麼選擇除草劑品種就顯得很重要了。選不對藥劑,事倍功半;選對藥劑,事半功倍。用對除草劑纔是硬道理。

五、撐握好用藥量是前提

1、2-4葉期雜草,用藥劑推薦的低使用量;

2、旺盛生長期雜草,用藥劑推薦的中間使用量;

3、雜草已開花或抽穗,用推薦的高使用量,甚至再增加使用量,外加有機硅助劑;

4、對於多年生宿根雜草,使用高劑量加有機硅助劑,等過段時間對於再次復發的再噴一次,如還有零星復發再次點噴或用小刷醮藥塗抹莖杆。

在實際應用,有些農民朋友會自己增加用藥量,年年這樣操作,會導致自己田中雜草抗性迅速增強,越來越難以防除,這是人爲助長雜草抗性的產生,應儘量避免這樣做。

六、撐握好施藥時間是條件

用藥時間是除草劑效果發揮的前提條件。其實,農民朋友對用藥時間在頭腦中是模糊的,許多農民朋友到田地一看,有雜草了就會馬上去買藥了,早上買藥中午就噴了,不考慮什麼時間用藥效果最佳。根據經驗,選擇性除草劑在雜草2-4葉期,早上10點前沒有露水時或下午3點以後用藥;滅生性除草劑在雜草旺盛生長期,早上10點前沒有露水時或下午3點以後用藥;播前土壤封閉除草劑,要整地後雨前用藥;播後苗前土壤封閉除草劑,要在播後1-2天用藥,不要太拖後以免對作物造成藥害。



七、撐握好施藥器械是保障

噴施除草劑靠的是噴藥器械,噴藥器械性能好壞是藥效發揮的保障。衡量噴藥器械最重要的指標是噴霧質量,決定噴霧質量的是噴頭,噴頭決定了噴施藥液霧滴大小和覆蓋度。霧滴越細,覆蓋在雜草莖葉上的藥液就越多,除草劑吸收量相對就越大,效果自然就好。



八、撐握好土壤條件,利於確定用藥量

土壤條件不僅影響土壤處理除草劑的除草速度,而且對莖葉處理除草劑也有影響。

1、土壤類型:土壤類型包括粘質土、壤土和砂土。不同類型土壤對除草劑的吸附力不同,導致用藥量不同。粘質土吸附力強,除草劑在粘質土壤中移動性小,因其被吸附而雜草難以吸收,因此用藥量就多,一般使用量增加30%;在砂土中除草劑很難被吸附,會很快滲透到更深處,作物根系易受藥害,因此用藥量就要少,一般使用量減少30%;壤土性質介於粘質土和砂土之間,正常使用量即可。

2、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中有機質對除草劑的吸附作用也很強,有機質含量越高,吸附作用越大,使用量就大,相反則減少使用量。同樣的使用乙草胺,東北地區黑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因此使用量被西北地黃土地就要多一些纔能有好的效果。


3、土壤溼度:土壤溼度大則含水量大,反之則低。對土壤處理除草劑而言,土壤的吸附作用和淋溶與溼度關係較密切。土壤溼度大,對藥劑的吸附作用減弱,利於除草劑吸收,效果就越好,反之則效果差。對於莖葉處理除草劑而言,土壤溼度越大,雜草生長越旺盛,吸收傳導越快,效果越好,反之則生長抑制,葉片表皮變厚,氣孔關閉,代謝降低,吸收傳導減少,自然效果就不理想了。

九、掌握好氣溫,利於效果發揮

在較高氣溫下,雜草生長速度較快,代謝旺盛,雜草受藥後中毒症狀表現就快,比如草甘膦,溫度高的情況7天左右雜草就發黃了,但是在低溫下,可能20天也沒有中毒症狀。對於土壤處理除草劑而言,氣溫越高,雜草萌發就快,中毒就快;溫度越低,雜草萌發慢,等萌發後接觸藥土層了,藥劑也被吸附降解了,效果難以理想。

十、掌握好空氣溼度,利於藥劑吸收

空氣溼度與土壤溼度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空氣溼度反映的是空氣中水氣含量大小。空氣溼度影響葉片發育和蒸騰作用。空氣溼度越大,藥滴的揮發性越小,葉片氣孔開張越多,越有利於除草劑的吸收,並且在葉片中傳導越快越順暢,從而更快速進入細胞靶標部位起作用。

十一、掌握好光照,利於藥劑傳導

1、光照強則提高雜草光合作用,合成更多葉綠素,提供更多能量,利於除草劑吸收傳導;

2、光照好影響植物葉片角質層厚度、形狀、大小等等,對植株的生長發育有很大促進作用;

3、光照對蒸騰作用和氣孔開放影響很大,從而影響除草劑的吸收與傳導,特別是對抑制光合作用的除草劑效果影響很大,如莠去津。


十二、掌握好降雨,利於決定是否補噴

降雨天肯定沒有人噴藥,但施藥後降雨的事情經常會遇到。掌握一個原則,一般除草劑施用後6小時以內降雨了,需要補噴,6小時以後遇雨,不需再補噴。但這不是絕對,對有些特別耐雨水沖刷或吸收很快的除草劑則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比如已經禁用的百草枯,僅需30分鐘即可進入雜草,使用30分鐘後降雨對其最終效果沒有影響。

降雨對於土壤處理除草劑影響很大。土壤乾旱,藥劑很快揮發掉不起作用,用藥後降雨或降雨後用藥,土壤處理除草劑藥效都能很好發揮。


十三、掌握好風,利於決定是否噴藥

有風天氣對施藥有三點影響,一是有風天藥液不易覆蓋在雜草莖葉或土壤表面;二是藥液易被風吹走而飄移,易對周邊其他作物帶來藥害,比如2,4-D可到飄移500米的地方引起闊葉作物藥害;三是有風易對使用者造成傷害,比如藥液被吹到眼睛、嘴巴及鼻孔裏,傷害使用者。因此,在有風天氣下不要施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