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說,西漢之初的異姓王和功臣的叛亂此起彼伏、從未停止,在這種糟糕的外部環境之下,可以說劉邦和呂后已經是草木皆兵,結果韓信家臣卻告發其謀反,這種情況下,不論韓信是否真的與陳豨密謀反叛,他都已經難逃被殺的厄運,畢竟劉邦帶兵在外,留守長安的呂后不敢賭、也不能賭。韓信雖是大將,但同時也是劉邦麾下的臣子,作爲大將雖然需要從大局着眼通盤考慮,但還應該緊守爲人臣子的本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帝王的信任。

身爲“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卻在西漢建立之後被呂后誘殺,關於韓信之死,一直以來都令人不勝唏噓。不過,站在劉邦和呂后的立場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韓信似乎又不得不殺。那麼,韓信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呢?

要想知道如何避免被殺,首先就要搞清韓信被殺的原因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固然是韓信被殺的原因之一,但卻並非主要原因。畢竟劉邦已經將韓信廢爲了淮陰侯,遷居長安的他其實已經對劉邦無法造成太大的威脅。個人認爲,韓信的被殺更多是源於以下幾點:

1、劉邦從未真正信任韓信。成皋之戰中,韓信和張耳駐紮於修武卻未出兵救援,劉邦一氣之下奪取其兵權。平定齊地之後,韓信又請封“假齊王”,導致劉邦極爲惱怒,在張良的勸說下這才封其爲齊王。而在垓下之戰前,韓信又拒不奉令南下,直到劉邦承諾列土封王這才引兵來援,結果導致垓下之戰後又被奪去兵權,並被改封爲楚王,遠離根基之地。從個人才能來講,韓信無疑是劉邦麾下武將中最爲出色的一位,然而正因如此,再加上韓信並非劉邦的豐沛嫡系,而是自項羽陣營轉投而來,以及以上一系列事件,導致他從未真正贏得劉邦的信任。

2、西漢初糟糕的外部環境。自西漢建立以來,先是燕王臧荼和潁川侯利幾於建國同年謀反被殺,緊接着韓王信又於漢六年(前201年)叛投匈奴,並與匈奴合兵南下侵犯,漢八年(前199年)劉邦路過趙國封地又遭遇趙相貫高謀刺,之後又有趙相陳豨於漢十年(前197年)九月起兵叛亂。可以說,西漢之初的異姓王和功臣的叛亂此起彼伏、從未停止,在這種糟糕的外部環境之下,可以說劉邦和呂后已經是草木皆兵,結果韓信家臣卻告發其謀反,這種情況下,不論韓信是否真的與陳豨密謀反叛,他都已經難逃被殺的厄運,畢竟劉邦帶兵在外,留守長安的呂后不敢賭、也不能賭。

3、韓信性格太過孤傲。或許是人生經歷的原因,韓信的性格缺陷極爲嚴重,從轉投劉邦時不拜將便逃離,到楚漢爭霸時期只考慮全局戰略而不考慮帝王命令,再到西漢建立之後不願與樊噲之流爲伍,以及說劉邦只能將兵十萬而自己多多益善等事件來看,韓信孤傲的性格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也正因如此,韓信不僅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圈子,而且沒能處理好功臣與臣子的關係,說韓信“居功自傲”其實並非沒有道理,進而使得劉邦和呂后始終對其忌憚不已。

劉邦對韓信的不信任,再加上當時動盪的外部環境,以及韓信自身的問題,一旦有人告發韓信謀反,那麼君王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爲了確保江山穩固,只能殺你以絕後患,你可以說這是無情,但站在君王的立場來說,卻毫無問題。對於劉邦來說,他或許估計身後名不會痛下殺手,但對呂后來說,爲了維護漢室江山,她是不在乎殺人的。

韓信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殺

搞清楚了韓信被殺的原因,要避免被殺其實就不算難了,只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變,就能扭轉最終的結局。

1、緊守本分,贏得信任。韓信雖是大將,但同時也是劉邦麾下的臣子,作爲大將雖然需要從大局着眼通盤考慮,但還應該緊守爲人臣子的本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帝王的信任。具體到韓信本人,成皋之戰中他近在咫尺卻不出兵顯然就是個錯誤,不論救援是否成功,至少也應該作出出兵的態度,而不是劉邦到達修武時自己還在睡大覺。攻佔齊地之後,雖然齊地需要重臣鎮守,但自請封王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要麼可以說明情況交由劉邦定奪,要麼直接建議劉邦分封宗室爲王鎮守齊地。而在垓下之戰前,當劉邦命令自己率兵南下之時,就應該奉令行事,而不是等到劉邦作出承諾纔出兵。只有擺正位置,緊守爲人臣子的本分,才能更多贏得帝王的信任。

2、謙虛謹慎,居功不傲。歷史上有多少功臣都死在了“居功自傲”之下,一定要妥善處理好功臣和臣子之間的關係,要明白自己雖然是開國功臣,但同時也是帝王的臣子。對皇帝來說最爲重要的是什麼?自然是確保皇位的穩固,打江山時功臣是君王倚重的對象,而天下平定之後功臣卻極可能就此轉變成皇位的威脅,這便是大家口中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和“功高震主”,因此功勞越大,反而更應該謙虛謹慎,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帝王的猜忌,並與其他臣子處理好關係。

3、能隱則隱,能退則退。劉邦誅殺異姓王不假,屠戮功臣也的確存在,但在這一點上卻並非像朱元璋那樣濫殺無辜,這些功臣、異姓王其實各有取死之道。爲何功臣之中張良、蕭何、曹參等人能夠享盡榮華富貴,爲何異姓諸侯王中長沙王一系可以安然無恙,正是由於他們懂得進退,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君王最忌諱什麼。自古以來,這是功臣能夠安然隱退的不二選擇。

只要能夠做到以上幾點,韓信絕對可以避免被殺,而只要不被殺,以他立下的功勞,劉邦絕對不會虧待於他,或許不會位極人臣,但榮華富貴絕對毫無問題。不過,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還有句話叫“當局者迷”,以上這些韓信恐怕很難做到。

題外話:有人或許會說,只要韓信在獲封齊王后,能夠自立爲王,而不與劉邦聯手攻打項羽,也能夠安然自保。這點我並不認同,韓信當時的實力相較於劉邦和項羽處於絕對的劣勢,再加上其麾下士兵、將領多爲劉邦的人,他很難做到自立爲王,這點從劉邦兩次毫不費力的奪取其兵權就能看出來。如果他選擇自立,恐怕很快就會被劉邦消滅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