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糯米为啥粘?

提到糯米,你会想到什么?

粽子?软香甜糯粘到粘掉你牙的那种?

八宝粥?稠稠的米糊一搅留印的那种?

还是江米甜酒、驴打滚、糯米枇杷?

无论哪一种,都是喜欢甜食的你的最爱!

无论哪一种,都离不了它最招我们深爱的个性——粘、甜!

诶,一个常识你能回答吗?

糯米为啥会粘?

估计没有人去钻研这个问题,今天如果不是要写这篇文章,我也是停留在“粘”这一个字上。

为啥会粘呢?

查了查,原来,是因为糯米本身的主要成分——淀粉,与其他大米的主要淀粉构成不同。

一般的淀粉,它的最小颗粒受热膨胀后,它们之间呈直线型链接。

而糯米淀粉颗粒,四周都有枝枝叉叉的小末梢,受热膨胀后,它的枝枝丫丫全部向外突出,彼此相互交错链接,形成网状结构。

其链接的粘连性,就远远大于直线型的颗粒,所以就格外的粘。

这样的淀粉,又称为支链淀粉。

一个是直链,一个是支链,决定了大米和糯米本质的不同。

支链淀粉颗粒凝胶过程

怎么样,一个舌尖上的科普先搞定了吧。

不过,咱今天的正题还没说到。

糯米那么粘,吃起来那么好吃,买卖价格还格外地贵,可谁会想到,在古代打仗时,人们竟然把宝贵的糯米拿出来,熬成粥,倒到石灰和沙土中搅拌。

据说,这样筑起来的防御工事,坚固无比。

难道,这也是因为它粘吗?

粘只是一个舌尖上的概念,于石灰沙土有何干?

香甜的糯米添到沙土中,不会腐化引来虫蚁微生物,坏了墙体吗?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之所以挑这个话题来讲,是因为最近在看冈村宁次的一场打仗时,被中间的一个细节吸引了。

我们史中看细节,就从这段历史开始吧。

二、一段糯米有关的抗日历史

1945年4月,侵华日军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下令攻打湖南芷江,妄图消灭那里的芷江机场,扫除美机对日本的威胁。

驻广西桂林和湖南邵阳的日军,接到冈村的命令后,开始了向北向西的进攻。

其中有一支相对独立的支队,叫关根支队,带领自己的步兵、骑兵、炮兵和通信兵等一班人马,从西南方向向武冈攻来。

武冈是他进击芷江路上,面临的第一个重要战略要地。

此地三面环山,三国时期就是黔巫要地,湘西南军事重镇,因城北有武冈山而得名。

关根久太郎遥望小城堡,以一贯的狂傲不屑道:“不肖1天,我关根支队就可将其拿下!”

侦察兵探知,守此镇的中国军队,只有1个营的兵力。

这更让日军猖狂。

一个大胡子的队长兴奋地嚷道,不刮胡子了,“几个小时攻下武冈后,到城里再刮脸!”

仿佛等待他们的,是一座不堪一击的空城。

武冈城

他们哪里想到,守城的中国74军58师172团1营,早就布好了局瓮,只等鬼鳖往里来钻。

这个局,就是城墙外的3道防线。

这个瓮,就是援军追杀,前后夹击。

尤其是,武冈百姓为了抵挡日军进攻,家家户户端出了自家过年用的糯米,熬成粥,与黄土、石灰和沙子搅拌,筑成坚固无比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相信,老祖宗留下的“糯米三合土”工事,定能抵挡日军枪炮袭击。

糯米三合土效果多神奇,关根支队最清楚。

本身他想最多1天就拿下的这个小镇,却发现非常难打,3天下来还没有打到城墙边。

尤其第三道的糯米三合土防线,堪比现代水泥,日军大炮直接炸到上面,也只是炸出一个小缺口,根本无法将其崩塌炸平。

这就尴尬了。

大日本帝国的皇军太没脸面了。

络腮胡队长的胡子要气歪了。

炮轰不行,就来特攻。

关根让士兵抽签,拉了150人组成“特攻队”,做“人肉炸弹”。

他们头缠太阳徽号白头巾,腰绑数十公斤的炸药,步枪上一律上刺刀,在大炮的掩护下,冒死向西城门冲去。

他们来到城墙跟前,拉响身上的集束炸弹,与炸弹同归于尽。

就这,仍然不能炸毁城墙,因为城墙也是古人用糯米灌制的。

攻不破,炸不毁,日军又用木梯攀爬城墙,却又被守军居高临下,用美制喷火器和汤普森冲锋枪,烧了下去。

就这样,面对千年武冈城,关根支队遇到湘西作战最大滑铁卢。

很快,我援军从敌后杀来,关根急忙撤退,险些被全歼。

最后,关根撤至武阳一带,仍然没有逃脱被我军全歼的命运,只逃脱了部分旅团长等军官和少量士兵。

这就是著名的武冈保卫战,日军以十倍于我方守军的兵力,血战7天竟然没有攻下一座小城镇,且在后退中被我军几乎全歼,这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一个奇迹了。

武冈城

三、糯米三合土的神奇反应

奇迹的产生,因素是多种的,其中固若金汤的城池和糯米三合土防线,是日军久攻不破的重要客观原因。

历史上,固若金汤的城池很多,他们无一不是在精选建筑材料时,添加了额外的东西。

如:

●《最后一个匈奴》中的赫连城,“城墙是用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而成。虽为土城,却具有石头一样坚硬的质地。”

●1958年,河南邓县发现的一座南北朝的砖墓,其筑造材料中,就使用了糯米。

●1978年,南京明代徐埔夫妇墓,也是用糯米灰浆浇筑。由于太过坚固,发掘时竟然被搞坏了不少钢钎、铁锨。

●还有连云港宋代海州城墙,用铁渣和糯米灰浆勾缝,至今依然坚固。

添加糯米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加固方法。

此外,也有加植物浆、动物血、红糖、桐油和蛋清甚至牛奶的。

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有机物,而且用糯米加固的效果最好。

这是为什么呢?

赫连城

现代人通过科研发现,糯米三合土浇筑城墙的过程,至少包括了以下3个重要的过程:

①消解反应

就是石灰遇水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消石灰。

这个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热量,产生活性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同时消石灰经过电离反应,分解出两种离子,产生强碱环境。

这就是为啥糯米三合土里没有微生物的原因。

②钙化反应

消石灰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后,会产生硫酸钙,这就是石灰的钙化过程。

三合土浇筑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变得坚固起来。

③有机复合过程

糯米桨参与钙化时,其纳米级的支链淀粉颗粒,会对钙化的碳酸钙颗粒进行重新排列,使之相互包裹。

因而形成了“无机—有机”的复合结构。

这样的结构,常见于动物牙齿、骨骼和贝壳类生物矿化物中。

可见其坚硬程度。

在显微镜下,加入支链淀粉的钙化颗粒,排列序列特别的细小、致密,能填充周边任何空间,使得浇筑的东西格外密实。

有研究数据称,加入糯米桨的碳酸钙,比不加的抗压强度提高30倍,硬度提高2.5倍,耐水性超68天。

这就是糯米重组碳酸钙排列结构后,变得格外坚硬的原因。

它不是水泥,但它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已经堪比现代水泥了!

无怪乎它在日军枪炮中岿然不动,固若金汤。

值得一提的是,用糯米粥三合土修筑城墙、工事的方法,中国是最早的,也是对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

=================

参考文献:

武冈新闻《武冈战役:抗战历史上的一个奇迹》2018.1.12

杨富巍等《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传统灰浆》中国科学2009.1.20

李德福《侵华恶魔 冈村宁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高建群《最后一个匈奴》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