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放在以前,楚国即使不灭掉郑国,也肯定很严厉处罚郑国,但这一次,楚庄王只要求郑国派子良到楚国做人质。经过楚庄王大力推行中原化改革,楚国不再是以前那个虎狼野蛮之国了,不再是那个只凭武力凶残取胜的国家了。

民族歌剧《楚庄王》

经过楚庄王大力推行中原化改革,楚国不再是以前那个虎狼野蛮之国了,不再是那个只凭武力凶残取胜的国家了。楚国开始严格遵守周礼传统,并且举起了仁义的大旗。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庄王再次兴师讨伐叛楚投晋的郑国。郑国因受晋的威胁,对楚叛服不常。楚国以背叛会盟为名,出师正大。郑国是位于晋楚两国中间的一个颇有实力的国家,争郑是晋、楚两国斗争的焦点。若能降服郑国,则能封锁晋国南下之路,进而控制中原。

楚国实力远非郑国可比,但是郑国的抵抗非常顽强。楚军采取包围战术,围困郑都三个月,郑国挺不下去了。郑襄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按照周礼,“肉袒,牵羊”,在宗庙前迎见庄王。郑襄公说:“孤不忝,不能事君……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剪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顾惠前好,徽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楚国虎座鸟架鼓(网络图)

这番话句句符合周礼。虽然左右大臣都要求杀掉郑君,楚庄王却说:“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几可乎?”于是退兵三十里,然后派人与之议和。结果是两国结盟。按照周礼,战败国只要遵守古礼,承认错误,言辞恭顺得体,就应该获得较为宽大的处置,这是与周礼“不绝祀”的要求相适应的。如果放在以前,楚国即使不灭掉郑国,也肯定很严厉处罚郑国,但这一次,楚庄王只要求郑国派子良到楚国做人质。这一宽宏大量的处理方式,赢得了国际社会对楚国的好感。

楚庄王第一次被中原文化圈充分肯定,则是伐陈之战。、

荆州博物馆藏战国中期"楚国高古玉"(网络图)

陈国大夫夏征舒杀掉了国君陈灵公,虽然起因是陈灵公与夏征舒的母亲私通,然而弑君毕竟是当时天下最重之罪,何况此事又使陈国陷入剧烈内乱之中。公元前598年,庄王兴兵伐陈,平定陈国之乱。占领陈国之后,楚庄王本来想如以前诸王那样,改陈为县。陈是千乘之国,得到陈国,将使楚的实力大增。大臣申叔时却问他:“您是想再增加一个县呢,还是想使天下归心,完成霸业呢?”

楚庄王问,这话怎么讲?

申叔时说:伐陈,是讨其罪,这是符合礼制的行为,当然受到各国的赞扬。但如果您灭陈,那就是贪其富,必致各国不服。

庄王恍然大悟,遂派人到晋国迎回流亡到那是陈国公子午回国即位。这种行为,就是春秋社会特别推崇的“兴灭继绝”的正义行为。果然,诸国因此纷纷称颂楚国的仁义之举。连孔子后来读到这段历史,都不觉称赞说:“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楚国第一次被中原诸国刮目相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