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嘯

公元前209年7月,在去戍守漁陽邊關的路上,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以連遇大雨無法按期抵達爲由鼓動戍卒起兵反秦,解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起義運動。

由於秦朝賦稅徭役繁重,老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因此各地紛紛響應。陳勝在一個月之內迅速攻克了五座縣城,軍隊和裝備迅速擴充,隨即佔領了戰略要地陳地,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立爲“陳王”。

陳勝自立爲王之後,任命武臣、鄧宗、周市、召平等爲將軍,分別領兵攻擊各地。武臣受命,率領三千兵馬渡過黃河,進攻原來趙國的故地。

其實,最早希望領兵出征趙國故地的不是武臣,而是剛剛投奔陳勝的張耳和陳餘。二人長期生活在趙國,投奔陳王之後希望利用自己熟悉趙國的優勢建功立業,於是便主動請命進攻趙地。但是陳勝對二人並不信任,於是任命武臣爲主將,張耳和陳餘爲校尉配合,領兵進攻趙地。

《史記》記載:“於是陳王以故所善陳人武臣爲將軍,邵騷爲護軍,以張耳、陳餘爲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趙地。”

武臣帶領部隊從由白馬津渡過黃河進入趙地,張耳和陳餘便召集趙國的賢士前來投奔武臣。武臣禮賢下士慷慨陳詞贏得了很多人的擁戴,隊伍很快擴充至數萬人,10多郡縣望風歸降。隨後武臣用謀士蒯通的計策巧舌如簧勸說徐縣縣令投降,隨後其他秦朝官吏紛紛不戰而降,武臣不費一兵一卒便佔領30多座城池,大搖大擺進入趙國故都邯鄲。

張耳和陳餘一直心中怨恨陳勝不重用自己爲將軍,反而只是委派爲校尉,所以向武臣進讒言:“諸位將軍爲陳王攻城略地,而陳王反而聽信讒言誅殺吳廣等有功之臣。陳王起兵之後不擁立六國的後代,大王僅僅用三千兵馬便佔領河北,怎能不擁立爲王呢?大王如果不稱王,陳王必然擁立六國的後代!”武臣一聽很有道理,於是自立爲趙王。

陳勝此時正被秦軍主力圍攻無暇分身,雖然對武臣自立爲王非常不滿,但是也無可奈何,只好承認武臣爲趙王,並向武臣主動道賀,希望武臣出兵西進攻擊秦軍以減輕自己的壓力。

《史記》記載:“武臣乃聽之,遂立爲趙王。······陳王使使者賀趙,令趣發兵西入關。”

武臣君臣看不慣陳勝高高在上,巴不得陳勝被秦軍重創,自然不理會陳王的命令。相反,武臣命令李良和韓廣分別向東進攻常山和燕國,氣的陳勝渾身哆嗦。

話說韓廣帶兵進入燕國所向披靡,不久便佔領燕國全境模仿武臣自稱燕王。李良則帶兵爲武臣忠心耿耿打下了常山和太原,打的秦軍落花流水,直逼秦軍在趙國的最後要塞石邑。

秦軍將領屢戰屢敗,於是便派人模仿秦二世的口氣給李良寫了一封信:“卿如果投降,便赦免罪過,封你爲將軍。”李良一眼便看出了這其中的詭計。李良請求趙王增兵,希望一舉消滅趙國境內殘餘的秦軍。

趙王武臣對李良非常不放心,擔心他會效仿韓廣自立爲王,於是召李良回邯鄲述職。

《史記》記載:“至石邑,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將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不封,曰:‘良嘗事我得顯幸。良誠能反趙爲秦,赦良罪,貴良。’良得書,疑不信。乃還之邯鄲,益請兵。”

李良帶着侍衛騎馬趕至邯鄲城下,恰巧碰到趙王的姐姐前呼後擁出城遊玩,隊伍有數百人跟隨,排場異常盛大。李良遠遠望見儀仗前來,以爲是趙王武臣的儀仗,於是便下馬跪倒在道路旁邊。武臣的姐姐喝的酩酊大醉,不知道下跪的是趙國的柱石大將軍李良,見李良等人跪倒在道路兩旁擋住了隊伍前進的道路心中大爲火光,於是命宦官上前呵斥李良。

李良血氣方剛,素來心高氣傲,哪裏受到這般羞辱。李良的隨從也看不慣趙王姐姐的做派,上前憤憤不平地對李良說道:“天下都起兵反叛秦朝,有能力的人才能自立爲王。趙王武臣的戰功本來就在將軍之下,如今一個女人也敢見了將軍不下車拜見,乾脆反了他!”

李良本來得到秦軍將領的勸降書,心中還有一絲猶豫。如今受到如此羞辱,心中怒火中燒,於是上馬領兵追上趙王的姐姐,將其就地斬殺,隨後李良帶兵直入邯鄲城。

趙王武臣還不知所以,便被李良的部隊殺死。只有張耳和陳餘事先聽到風聲,早早逃出邯鄲,得以倖免。

《史記》記載:“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將其兵襲邯鄲。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

後來張耳和陳餘集結軍隊,以爲武臣報仇爲口號擊敗李良,收復趙國全境,掌握了趙國的大權。

可憐的武臣,至死也不知一切都源於自己傲慢的姐姐

作者:長嘯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