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 / 文

离家这么多年,和家人打电话的时候,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在外面住,吃点好的。”

想起朋友出国之前,妈妈执意要教会她做西红柿炒鸡蛋,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女儿在异国他乡,无论高兴、失意,健康、生病的时候,都可以有一碗热乎乎的菜,抚慰心灵,缓解孤独。

最近一段时间的疫情,让以前依靠外卖生存的人感慨:终于领悟到,学会做饭,是一项多么重要的技能。

也有许多平时“远庖厨”的人们,突然发现了烹饪的乐趣,在创造、品尝一道道美食的过程当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踏实的温暖,明白了当下的珍贵与幸福。

✨这是我的摄影师闺蜜,在疫情期间,记录下的自己亲手做的“一人食”

与西餐菜谱“定时”、“定量”的严格要求不同,亚洲人的厨艺,除去专业厨师,大多都是从会做饭的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

那一个个“盐少许”、“酱油适量”的词语,往往是父母带着关心、嗔怪,还有一点点希冀,讲给我们听,教给我们做,才成就了一道道温暖而充满着爱意的家常菜,陪伴着我们慢慢成长,直到离开家,告别父母的呵护。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做《亲爱的女儿》,是一位母亲写给女儿的二十七道“人生菜谱”。

作者孔枝泳,是韩国读者票选“受欢迎女作家”的首位,她的作品直接、诚恳、穿透人心,擅长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不合理的现实。

其中,被改编成电影,对韩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熔炉》,就是她的代表作品。

在《亲爱的女儿》中,孔枝泳向已经成年离家的女儿,讲述了二十七个人生故事,每个故事都以一道简单的家常菜为引子。

一饭一汤,皆含人生道理。

孔枝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女儿:你可以抱怨家庭、抱怨生活,但都无济于事。

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爱自己,并且努力成长。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

孔枝泳告诉女儿:

“在你们的人生中,有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要真正地爱自己;而另一点,是要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

首先,就是要和尊重自己的人在一起,无论是朋友,亦或是恋人。

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的恋人、朋友冲着你说:

“你太胖了,减减肥吧!”

“你的脸怎么这么大啊?”

“你的腿太粗了!”

以后就不要跟这样的朋友一起玩了,连话都不要跟他们讲了。

那么,应该和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呢?

“你虽然没有那些时尚模特那么漂亮,但你也是很健康美丽的。你的脸一点儿都不大啊。你觉得是小脸的鸵鸟好看,还是大脸的狮子漂亮?有人可能觉得鸵鸟漂亮,可我觉得大脸的狮子更帅气。”

就是对你说这些话的朋友。

初听上去,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是“一刀切”,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认同,这一点,在恋人关系上表现的更加明显。

想想我们周围,是不是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

关系亲密的朋友、恋人在一起,明明两个人关系很好,或者是非常相爱,但奇怪的是:

当一方训斥另一方,或者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做一些侮辱性的动作的时候,另一方却完全意识不到,甚至用“打是亲骂是爱”来辩解:

“那是因为他喜欢我,或者是希望我变得更好。”

“你别看他这样,其实他内心都是为我好,他还是很爱我的。”

太耳熟了有没有?或许我换一个说法,咱们国内的朋友就会更快理解。

PUA,还记得这个词吗?

当一个人以打击你、侮辱你的方式,来表达Ta的喜欢和爱意的时候,不要被这种“以爱之名”的控制欲所迷惑,这不是真正的爱。

如果你相信了对方的话,你就更加不会爱自己了。

以后遇到这样的朋友,扭头就走,不要留恋,及时止损,幸福无限。

作者还特别提醒女儿,在恋情中,如果男人要求你把密码告诉他,限制你和朋友交往,那么,“见他两次都算多。”

当然,这些人可能也有他们的优点。但是,越是亲密的朋友、恋人,就越不该说这样的话。

因为,跟优点比起来,缺点总是会更早地影响我们。

与真正尊重自己的朋友交往,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

学会了爱自己,推己及人,再去爱别人,就不是那么难的一件事了。

要懂得做选择

我们常常开玩笑会说:小孩子才会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

而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是我们每个人时刻都在面临的事情。

从中午吃什么饭,到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从要不要和恋人分手,到是否选择独身主义;从是要“佛系养娃”,还是要做“虎妈狼爸”……

现代人,几乎都得上了一种叫做“选择恐惧症”的疾病。

这本书告诉我们,必须要认真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了解你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尤其是,当我们面临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到底哪种决定能让我更爱自己,更尊重自己,并让我感到自豪呢?

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是最珍贵的。

没想到吧?

我们常常会关心别人的感受,在乎别人的看法,却忘了问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你现在感觉快乐吗?你觉得自己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吗?

当然,珍爱自己,不等同于心中只有自己的利己主义,更不等同于凡事只知道从自己立场出发的自我中心。

真正珍爱自己的人,是自尊而又自重的,他们不会做出有违社会规范的事情,懂得邻里相助、互帮互爱。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这个千年“讨好型人格”,前两天刚刚拒绝了一个不熟的朋友的请求。这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会不情不愿地答应对方,然后再后悔半天,埋怨半天,心塞半天……

这次说完“不”之后,我的心情出奇地轻松畅快,而那个朋友,好像也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明白了我的底线,相信下次不会再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选择,其实是一个学会说“不”的过程。

不要混淆“谢谢”和“对不起”

孔枝泳说,她三十多岁接受心理咨询的时候,医生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打车回家的过程中,她不许跟司机说“对不起”三个字。

原本以为这个任务很简单的她,好几次想说:“师傅,对不起,请走那条路”的时候,因为不能说那三个字而卡了壳,急出了一身的汗。

我看到这儿的感觉颇有点不以为然,直到我仔细想了想自己的行为。

如果有一个推销电话打给我,要我办一张新的信用卡,或者是升级一下手机套餐,我一般会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我不需要。”

为什么我会说“对不起”三个字呢,我真的做错了什么吗?

我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如果是西方人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会说的一句话是:

Thanks,but I don’t need it.(谢谢,但是我不需要。)

而不是:

Sorry,but I don’t need it。(对不起,但是我不需要。)

对于亚洲人来说,“对不起”是个礼貌用语,但是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文化所表现出的归因方式。

简单来说,经常说对不起的人,心中会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一定的责任,必须道歉。”或者“我本来没有资格享受如此的待遇。”

实际上,这并不是你的错,你也无需道歉。

因此,从今天开始,试着想出十几个“对不起”的替代语,下次在生活中再想说“对不起”的时候,就下意识地改变一下吧。

不要混淆“对不起”和“谢谢”,不要说多余的“抱歉”。

既能抚慰心灵,又能安抚肠胃

初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以为这只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书籍,做菜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仔细阅读完毕之后,我发现作者介绍的每一道菜,都非常具有实操性。

换句话说,你只要根据书中介绍的方法准备食材,烹饪菜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孔枝泳的语言,亲切而自由,就像一个平常的春日下午,阳光透进厨房,妈妈对着女儿温柔地叙述、指导。

—这个调料没有了,可以用那个来代替,如果都没有,不放也可以。

—牛肉切长条,切块也没关系。

—一切都随着你的心意就好。

我是爱你的,但你是自由的。

而且,作为“资深吃货”的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于食物的描述,经常“看着看着就饿了”。

还有那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话,会一句一句地敲在你的心上,闪闪发光:

✪“把做好的虾装进盘里,剥的时候,外面的酱汁会流到虾肉上,如果手洗干净了,那不妨吮吸一下沾到手指上的酱汁,味道很不错的。”

品尝的时候来一杯白葡萄酒吧,妈妈说过,不要想着改变别人的口味来迎合自己,因为别人同样地想改变你的口味。所以,最好还是适当地保持点儿距离。”

✪“妈妈们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将他们送去读书;也正是因为爱,才会让孩子远离自己,同别人建立美满家庭。”

✪“痛苦来自哪里,哪里就是执念。爱情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

✪“在确立父母与子女关系之前—即使子女还未成年—彼此都是宇宙中平等的存在。虽然存在本身可以相互影响,却不能相互侵犯。应该根据彼此的意愿,适当地保持距离。”

✪“孤单的时候,多读一点书,而不是着急交个男朋友,因为孤单而随意跟别人交往,是对别人的一种利用,我们不能把人当成工具。”

✪“如果孤单让你痛苦,那就试着和自己相处。如果跟自己没法相处的话,你跟谁在一起都会感到孤单。”

✨书中由韩国知名画师绘制的可爱的插画

饮食就像一个标尺,时刻警示着自己:

最近我的身体和心理还健康吗?

是否到了时候该停下来,为自己好好地做一顿饭,在美食中平复心情,恢复力量,重新上路?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想要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生活,好好地爱自己和别人。

你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最拿手的一道菜是什么?欢迎留言。

💡截止到4月1日中午12点,参与留言并且获点赞数最多的前5名朋友,将获赠一本「亲爱的女儿」。

👇👇👇

「 壹荐·新书 」

💫

《亲爱的女儿》

【韩】孔枝泳 著

陈冰冰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 者 -

Summer姐姐

资深电视人、综艺达人

热爱一切八卦,对世界永远好奇

猫奴、吃货、爱购物

在意生活品质,更喜欢种草

坚决不过“没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导美好的亲子生活方式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