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怎样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一名日本果农带来的启示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罗小朵朵 / 文

孩子最近看到不少这样的新闻,譬如《13岁少年跳楼轻生》、《15岁少女服药自杀》。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遇到一点人生挫折,就会轻易放弃生命?

恰好看了日本果农木村先生种植苹果的故事。

木村的苹果除了味道很好,更特别的是生命力极强,一年刮台风,当地果园几乎全摧毁,只有木村果园里的苹果还好好挂在树上。

为什么?因为木村的苹果树不是在农药化肥的“照顾”下舒适成长起来的,它们的果经历了更多大自然的磨砺,它们的根比一般苹果树扎得更深。

从木村先生培育苹果的故事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怎么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什么才是成功的养育?

“奇迹的苹果”,大家都这么称呼木村的苹果。

东京一家高档餐厅,招牌菜“木村先生的苹果汤”,预约排到了一年之后。

木村的苹果,咬一口甜味浓烈,彷佛全身的细胞都能被唤醒。

苹果保存两年也不会腐烂,只是会缩成淡红色的果干。

木村的苹果受到全日本的追捧:“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一次也好。”

木村先生的苹果,为什么与众不同?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一个“笨蛋”用一生来坚持“不可能”的梦想,“侥幸”成功的故事。

不可能的梦想

木村的家乡,是日本苹果产量第一的青森县。

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成年娶妻后,以务农为生。

一开始,木村严格按照农业协会要求,每年给农田和果园认真打药、施肥。

但是木村妻子对农药过敏,每次洒完农药,都会卧床一周,木村看到妻子的痛苦,希望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机缘巧合,他买到一本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书的封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什么都不做,不使用农药和肥料的农业生活。”

木村怦然心动,把书看了好几遍,决定在自家果园实验这种“自然农业法”。

“不用农药和化肥,种出香甜的苹果!”,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在木村心里扎下了根。

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的果农都知道:不使用农药,根本无法种出苹果。

木村想无农药栽培苹果,不是痴人说梦话吗?他能成功吗?

全世界第一大傻瓜

这是木村果园停止使用农药的第四年。

这期间,苹果树完全不开花,果园没有收入,木村夫妇、三个女儿、岳父岳母,一家七口穷困潦倒。

拖拉机、小轿车、小货车都变卖了,木村向银行贷款,地下钱庄借钱,父母亲戚也借了个遍。

家里电话早不通了,水电费要筹钱才能缴上,医保卡因为欠费被没收,就连一块橡皮都要切成三块,女儿们分着用。

朋友实在看不下去,劝说木村:“快点清醒吧!”“为老婆和孩子想一想!”

可无论谁再怎么苦口婆心,木村都执拗地不肯改变。

朋友们火冒三丈,不愿再搭理他,路上见到木村也不打招呼。

木村的父亲斥责他一意孤行,让岳父一家陷入困境,与他决裂。

母亲虽同情他,也只敢在深夜偷偷放一些吃的在他家门口。

被周围所有人当作傻瓜,木村毫不介意,“我是傻瓜,所以,只会像野猪一样一心往前冲,心想总有一天会成功。”

到底在坚持什么?

通常,从初春到秋天,果农平均要给果树洒十三次不同种类的农药。

洒过农药的果园和没有洒过农药的果园,其对比犹如天堂和地狱,一边是茂密的树叶闪闪发亮,一边犹如寒冬,枯叶片片。

木村的果园,先是苹果斑点落叶病肆虐,然后,又变成虫子的天堂。

✨木村和妻子

木村和妻子、岳父、岳母,每天从黎明到傍晚都在果园里抓害虫。

奈何害虫数量惊人,单纯靠人力根本抓不完。

树枝爬满虫子,树下堆满枯叶,木村的果园简直是一个果农的梦魇。

木村每天都在果园做实验,有时半夜做梦突然有了灵感,也会立刻爬起来赶到果园。

红糖、大蒜、辣椒、酱油、牛奶、酒、面粉、醋……他都往果树上喷过,都没有用。

六年过去,木村经历了千百次失败,苹果树一直没开过花,果树已接近枯萎。

一个答案似乎就在眼前:栽培无农药苹果失败了。

要承认这个结果吗?

木村的脑袋里彷佛有两个人在争吵,一个说:“放弃吧。”另一个说:“一定可以成功。”

可他无论如何没办法在这个时候放弃,心里总是还抱着一丝希望:也许明年苹果树就开花了。

命运的礼物

再想不出对策,苹果树若真的枯萎,就再无力回天了。

木村焦头烂额,他半夜起床,到储藏室的箱子上一动不动地坐到天亮。

如果梦想是一座高山,他爬了六年,终于明白这座山实在太高了。

然而,梦想如果破灭,木村觉得自己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只有死才能让我放弃梦想。”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默默死去吧。

木村半夜走到深山里,找到一棵树,把绳子往上一抛,命运却在此刻展示了奇迹的发生。

绳子从他指尖划过,飞向别的方向。

木村去捡绳子,在月光下看到一棵树,闪闪发亮,每一根树枝上都长着密密的树叶。

深山里的树,当然不可能有人给它洒农药,那为什么它可以茁壮成长?

就像闪电划过大脑,六年来不断寻找的答案呼之欲出:因为泥土。

木村挖起山里的泥土,在鼻子前闻着,放进嘴里品尝。山里的泥土很柔软,温温的,有一股特别的味道,和果园的泥土完全不同。

只要在果园中培育出这样的泥土,苹果树的根一定会变得强壮,苹果树就能和这棵树一样健康。

木村心中瞬间充满了信心,他把自杀的绳子忘得一干二净,一路跑下山。

苹果树终于开花了

木村开始在果园中模拟深山的环境,慢慢地,果园的杂草长到人胸口那么高,昆虫在这里跳来跳去,蜜蜂乱舞,青蛙高叫,兔子乱窜,鸟鸣阵阵。

神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原本垂死的苹果树真的慢慢恢复了健康。

春天长出的叶子,到了秋天都没有掉落,之前都是还未入夏叶子就掉光了,木村开心得想跳舞。

终于,在第八年,苹果树开出了七朵花,其中两朵在秋天变成了果实。

那两个苹果,全家人一起郑重地分享了:“好吃得让人想哭出来。”

第九年春天,木村听到邻居在门外高呼:“木村,你的苹果树开花了!”

木村跑去果园一看,果真一片花海,他高兴得又哭又笑。

那年秋天,木村的果园结出了很多苹果,虽然个头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甜度却相当高。

是苹果树很努力

木村是把苹果树看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体,以最真诚的心对待它们。

果园有600棵苹果树,每天早晨到果园,木村第一件事就是和苹果树说话。

“长得不错哟。”

“很感激。”

收获的季节,每摘下一个苹果,木村都会用欣赏的眼神看着苹果:“很棒啊,真可爱。”

和苹果树说话,是木村在某一年苹果树快枯萎时开始的。

那一次,他走到每棵树前低头请求:“对不起,让你们受苦了,你们不用开花,也不用结果,只求求你们不要枯死。”

自从和苹果树说话之后,木村觉得自己能听到苹果的声音。

初夏,绿油油的树叶抒发着生命的喜悦。

秋天,沉甸甸的果实吐露着收获的谢意。

看到弱小的树苗,木村也不会强迫它们长大。他想:如果我是树的话,会怎么办呢?换位思考一下就行了。

他只是会更用心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帮它们修剪枝条,减轻它们的负担。

要相信自己的苹果

木村说过:“不管经过多少年,都不会对自己的苹果失去信心。我就是固执地认为,苹果不会辜负我。”

果园最初一年收获的苹果,个头太小,只能被当成处理品,卖了总共不到一万日元。

第二年,苹果大了一些,但外形仍然无法和洒过农药种出来的苹果相提并论。

外观不够漂亮,超市不收,木村只得自己把苹果运到大阪去卖。

在大阪市中心,人们看到木村的苹果,不屑一顾,“这真的是苹果吗?”

“虽然很小,但真的很好吃。”木村喉咙都喊哑了,一天下来,十箱苹果几乎没有动。

没有人买,苹果只能批发给加工商,本钱都收不回来。

木村回到果园,静静看着一棵棵果树:难道自己真的错了吗?

一片红叶飘落在草丛中,彷佛在对他低语:“你没有错。”

一个星期后,木村收到一位客人寄来的信,“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我要向你订购。”

靠着口碑,订购苹果的客人慢慢增加,果园度过了那段辛苦的日子。

能抵御台风摧残的苹果

1991年,青森县遭台风袭击,整个地区的果农损失惨重,有些苹果树甚至被强风连根拔起。

只有木村的果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八成以上的苹果都还留在树枝上。

木村的苹果树,根能伸到地下10到20米,这是不可想象的,普通苹果树的根顶多5米深。

不仅根扎得更深更密,果蒂也更加牢固,所以,木村的果树,风吹不倒,果实也吹不掉。

这些果树的根系可以如此强壮,正是因为木村独特的培育方法:给苹果树提供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

木村最注重的是果园的土壤,土壤是树的根基,生命的起源。

木村果园的土地,是柔软的、温暖的,和深山里的一样。

而其他果园的土地,因为施过化肥,还被重型机器压过,是硬的。

由于不施化肥,果树要拼命扎根吸取营养,所以扎得更深。

由于不洒农药,果树只能自己抵御各种害虫病菌,所以更加强壮。

这样成长起来的果树,才是真正健康、有生命力的果树。

“不是我很努力,是苹果树很努力。”听到别人的夸奖,木村总是这样说。

成功后,木村的苹果供不应求,专家来到木村的果园做研究,很多果农来向他取经。

电台邀请木村去做节目,写他故事的书畅销到了国外,还拍了一部以他为原型的励志电影。

可木村本人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最大的希望,是把这种农业理念尽可能推广出去。

答案会浮出水面

不愿种出那种统一漂亮却毫无特色的苹果,要种出不施农药化肥却依然香甜的苹果。

为了这个梦想,木村走过漫长的弯路,但终于用一颗赤诚之心,坚持和等待,等来苹果的开花结果。

木村的成功,在于专注,在于坚持,更在于他终于掌握了养育的真谛,让苹果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书里有一句话:“疯狂地做一件事,答案会浮出水面。”

孩子的人生,也有自己的答案。

我们作为“栽培者”,有没有给他们真正适合的土壤,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有没有勇气相信,定有一个不会辜负的结果?

- 作 者 -

罗小朵朵

壹父母特邀作者

家庭摄影师、80后文艺女青年、前媒体人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