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岁孩子追求完美,怕输不敢参加活动,该怎么办?

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

关键词:情绪 Emotion

Q:孩子现在4岁8个月,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追求完美,比如,饼干打开有坏角就情绪崩溃,大哭大闹。

我一般是会抱起她、安抚她,但后面还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很喜欢画画,到4岁左右,有时画错了,也是情绪失控、大哭大闹。和小朋友玩时,别的小朋友不小心弄坏她的东西,她也哭得不行。

我一直在帮她,认可她的情绪,教她深呼吸、让自己放松,发生事情告诉妈妈,可我的孩子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是哭闹,问她发生什么事,她也是大哭,之后才会告诉你发生的事。

我还给她报了线上英语课程,她听课很认真,也很喜欢上课,但是,一做练习她就退缩了,怕出错。因为电脑上做题有时间限制,她怕时间赶不上,就是不敢做。

在幼儿园也有这样的情况,她怕输,就不愿意参加游戏和各种比赛,才4岁就把输赢看得特别重要。作为妈妈,我就希望她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享受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快乐。

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情绪控制不住。我要怎么做才能帮到她呢?

简简周 跟你有同样困扰的妈妈不在少数。从你的描述来看,你最大的困扰在于孩子的情绪。看到事物有缺憾、或是自己做不好、做错了,孩子就容易失控大哭。你很担心孩子会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但其实,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大脑中负责情绪管理和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

因此,期待一个4岁多的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点不切实际,不符合孩子发展的科学规律。

同样地,很多父母也常常会要求孩子,遇到事情别总是哭,有事说事,但这个期待对孩子来说也很难达到。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10岁以内的儿童,都很难清晰地用语言来表述,困扰自己的到底是什么。

孩子天生就具备丰富的感受力,但受限于语言能力和大脑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他们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更倾向于通过具体的图像、符号或是动作来进行思考和表达,比如,在游戏中玩出来,而不是说出来。

而哭是人类本能的自我疗愈机制,当孩子的感受特别强烈,或是有挫败感、无力感的时候,就很容易用哭来宣泄和表达情绪。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情绪没有错,我们之所以害怕情绪,是担心情绪的爆发会带来行为的失控,或是情绪背后的行为,比如,你提到的孩子怕犯错、怕做不好,于是干脆选择不去做。

针对你的困扰,我们先把情绪和行为分开来看。

对于情绪的部分,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允许表达是很重要的。只有情绪通路是畅通的,孩子的情绪能力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换位设想一下,残缺的事物让孩子感觉很难过,画得不好让孩子觉得挫败,参加游戏或是比赛输了会很失望、很沮丧……这些反应都很正常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感受只有真实与否,没有对错之分。

那对于行为来说,当孩子出现一些退缩、不敢尝试的表现时,也意味着她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帮助。具体怎么帮呢?

  • 首先,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共情。

比如,把你感受到的孩子当时可能存在的情绪直接表达出来,“我知道你有点担心……”“你害怕自己做不好”。

正是因为孩子很难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你的共情可以让孩子深深地感受到被理解,这对孩子的情绪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抚。

  • 其次,看到孩子逃避、退缩背后的心理需求——她其实很渴望被看到、被肯定。

你可以带着发现的眼光,看到孩子真正有做得好的地方,并且用语言叙述出来。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看见和肯定。

需要区分的是,这种肯定不是表扬,也不是夸赞,就是带着欣赏的语气,客观地把孩子做到的行为叙述出来就足够了。

诸如,“你真棒”、“画得真好”之类的表扬,都带有评价色彩,反而会让孩子把信心来源放到外界的评价上去,更容易患得患失。

  • 第三,尽量多地跟孩子游戏,并在游戏中向她示弱。

这对内在紧张的孩子来说,有很好的情绪释放作用,同时,孩子也能从游戏的胜利中,获得内在的力量感。

很多父母会担心,如果在游戏中让着孩子,那不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虚假的成功吗?在现实生活中,谁会一直这么让着孩子呢?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就是她与现实世界的缓冲器。再小的孩子,也有能力分清游戏和现实,但她仍然需要在游戏中去经历和体验。

虽然只是游戏,但孩子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她所体验到的力量感都是真的,这些都能帮助她更有勇气去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

  • 最后,当孩子遇事退缩时,一定不要强逼她,可以随时按下暂停键,但永远不要轻易放弃。

有的时候,孩子不是没有能力做到,她只是顾虑太多,患得患失,或是当时当刻,被紧张的情绪给彻底淹没了,没有办法去展现自己的能力。

也有的时候,孩子的确欠缺一些获得成功的能力和经验,陪着她,哪怕一次进步一点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能力锻炼和经验积累。

当然,中间慢慢推着孩子往前走的这个力度,需要你来掌握。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有其自然的规律,时候未到,就急不得。

先看见自己的焦虑,尝试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再慢慢地陪着孩子,一起去迎接成长中的挑战。

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一个新的视角,对你的养育有所帮助。

- 今日坐诊 -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游戏育儿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亲子关系顾问

专栏作者

文章版权归壹父母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壹父母助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