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和《東陽日報》結緣足有半個世紀了,那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之交。報紙不大,八開二版。報頭書法似是舒體的。報上有過哪些新聞,至今毫無印象了。

1993年《東陽報》復刊,從兩期試刊開始,幾乎每期必看。不過四開四版的小報,容量有限,用不了多少時間就看完了。每週兩期,隔三四天才有一份,如同經常遲到或爽約的朋友。後來週二報逐步改爲週三報、週五報、週六報,進入21世紀,《東陽日報》才成爲名副其實的大報,對開四版。2006年,又擴爲八版。而彩印的歷史,也快十年了。由週二報到日報,由四開四版到對開八版,由黑白到彩色,《東陽日報》的巨大變化是新聞事業快速發展的見證,也可說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縮影。

復刊後的報紙經歷了幾次重大的紀念或慶祝活動。 19951018,紀念東陽建縣1800週年;199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2003年,《東陽日報》復刊10週年;2008年,慶祝撤縣設市20週年;2009年,60週年國慶。後面四次,報紙分別出了50版、100版、40版和60版的珍藏版。這些珍藏版都是文化盛宴、精神大餐。至今,我還保存着部分珍藏版。也保存着部分有紀念意義的報紙,有的雖時隔十幾年,紙張已發黃變脆,但無損於它的保存價值。

這些年來,《東陽日報》上的許多連載我都一期不落地看過。其中有徐宏泰的《阿東新傳》,樓震旦的《東陽書生故事》及《東陽方言俗語》。報紙開闢的許多專欄,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2003年舉辦的專欄“走南闖北東陽人”延續至今,九年來,述說了380多位東陽人在外奮鬥的歷程,東陽人刻苦自勵、堅毅不撓、開拓創新、銳意圖強的精神得到了具體而形象的詮釋。報社舉辦的許多采風活動,其專欄也頗耐看,如 “一個村莊的述說” 、“環東陽三人行”、“走進同名村”,直至不久前剛落幕的“高速紀行”。這些專欄穿越時空,記錄時代變遷,挖掘人文內涵,凸顯地域文化特色。閱讀這些專欄,濃烈的鄉土味撲面而來,在濃郁的人文氣息中加深了對故鄉故土的瞭解,也不知不覺地加深了對東陽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我對樓市、股市、車市不感興趣,拒絕缺乏文化內涵的碎片化的浮光掠影的快餐式閱讀,推崇給人以心靈滋養的耐得咀嚼的文字。因此,特別懷念當年的“人文週刊”。這每週三刊出的四版內容,可謂滿目珠璣。“藝海園”的詩文大多出自東陽人的手筆,頗有讀之滿口餘香的佳作;“東陽文化之魅”充滿文化的魅力;“地理·尋根”讓人發思古之幽情;“綜藝風景”讓人瞭解橫店影視城片場動態;“世相·逸聞”讓人在會心一笑後思考人生哲理。尤愛讀朱榕貴和吳旭華的文章——不論是敘事還是評論。這些專欄和文章彰顯了報紙的獨特風格,提高了檔次和品位,使它在縣市級報紙中享有美譽。

2006年國慶前夕,《東陽日報》電子版開通,這爲閱讀報紙開闢了新的渠道,自那時至今,我上網必查看。但當天報紙的電子版往往臨近中午纔有,因此,一早外出經過閱報欄時先了解大概,回來後上網細看。若發現有保存價值的內容,再去找報紙。一日不讀《東陽日報》,就好像缺了點什麼。偶爾也投投稿。我生性怠惰,疏於筆耕,寫的東西也不入方家法眼。十幾年來,承蒙編輯抬愛,也發了一些連自己都不很滿意的豆腐乾文字,這也是《東陽日報》對投稿者的鼓勵吧。

從復刊算起,《東陽日報》走過了十九年。十九歲,正當青春年華,前程無限,願《東陽日報》繼承傳統,弘揚文明,服務發展,在走向成熟的同時永葆青春,爲讀者,爲東陽人民不斷奉獻精美的精神食糧。

                 2011.12.2

  原載2012年1月6日《東陽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