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纔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長大了孩子自然就懂”……

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爲所欲爲,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所謂自由就是讓孩子在有規則的前提自由的活動。

家長、幼師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裏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喫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爲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爲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的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纔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着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爲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這四條規矩必須從小養成:

規矩一:粗野、粗俗的行爲不能有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然後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等等。

規矩二: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歸我自己支配。

規矩三:不可以隨意打擾別人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

規矩四:做錯事要道歉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

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爲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

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培根幼教是一家專注於幼兒園教育的新媒體公司,致力於打造涵蓋園長、幼師、幼兒、幼兒園家長的新媒體矩陣,旗下微信公衆平臺有:園長傳媒、好幼師、培根幼師、幼兒故事盒子、幼教傳媒等,覆蓋全國約100萬幼教人羣,持續傳播優質原創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