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中山陵是一處人氣非常旺盛的景區,整個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巍峨碧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氣象壯麗,整個建築羣依山而建,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園區內部的保留了音樂臺、光化亭等極具代表紀念性的古建築物,就像衆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在型體結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既有深刻的含義,又有宏偉的氣勢,更是被譽爲“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祭堂是中山陵的主體建築,在建築風格上它融合中西方建築風格爲一體,祭堂的南面三座拱門的門額上刻有“民族、民生、民權”,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的“天地正氣”四個大字。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南京處於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中下游,瀕江近海,作爲六朝古都的南京,到處都充滿了古典的氣息,如今的南京更是一座歷史與現代相互結合包容的城市。如今的南京市不僅經濟實力強悍而且還是一座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的城市。


南京這座城市擁有許多城市美譽,不僅是全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而且長期都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過往的歷史中曾數次庇佑


南京中山陵是一處人氣非常旺盛的景區,整個中山陵前臨平川,背擁巍峨碧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氣象壯麗,整個建築羣依山而建,由南向北逐漸升高,園區內部的保留了音樂臺、光化亭等極具代表紀念性的古建築物,就像衆星捧月般環繞在陵墓周圍,在型體結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既有深刻的含義,又有宏偉的氣勢,更是被譽爲“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中山陵的主要建築有博愛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它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中山陵墓地全局呈"警鐘"形圖案 ,其中祭堂爲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

中山陵的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色打大字。祭堂是中山陵的主體建築,在建築風格上它融合中西方建築風格爲一體,祭堂的南面三座拱門的門額上刻有“民族、民生、民權”,中門上嵌有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的“天地正氣”四個大字。

祭堂中間供奉的是中山先生的坐像,這個坐像出自於法國雕塑家保羅.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鐫刻六幅浮雕,是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寫照。整個墓區的平面是個鐸形,有着“木鐸警世”的意思。鐘頂爲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臺(現改爲中山先生的立像)爲鐘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衆,以建民國”之意。

整個中山陵內部的建築形式都是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木結構形式,但全部用花崗石建成,其斗拱、梁、枋等處的圖案花紋,均雕刻得十分精緻。中山陵的主要景點有孫中山紀念館、革命歷史圖書館、林蔭大道、光華亭、祭堂、陵門、流徽榭 、美齡宮 、行健亭 、仰止亭 、議政亭 、音樂臺、永豐社 、永慕廬。如今的中山陵景區是一處非常受遊客喜歡的景區,更是一處非常有歷史意義的景區。

部分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