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頤養性情,啓迪才思的妙物。香,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敬天畏人的體現,又是禮的表述。

“庭下焚香連宿霧,林間鳴佩起棲鸞”香事,爲文人墨客筆下常詠之事。而詠香之文辭,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更是不勝枚舉。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張少康作品《香生祈福》

陸游在書齋讀書時,就好焚香,“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閒看玉溪詩。”室內焚香薰香,以淨化空氣,靜心斂氣凝神。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張少康作品《香生祈福》

蘇東坡也喜歡焚香靜坐,還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而蘇軾的好友黃庭堅也說:“天資喜文事,如我有香癖。”文人雅士大都是愛香、惜香之人。一縷清香繞室,以詩潤心。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韓芳平作品《聞蛙香插》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香,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頤養性情,啓迪才思的妙物。當香與玉一相遇,便兀自橫生無盡意趣。更是一場氣骨與氣骨的碰撞。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韓芳平作品《聞蛙香插》

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如屠隆《香箋》中所說:“香之爲用,其利最薄。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盧偉作品《玉蝶團風香插》

“千家香世界,萬戶盡煙中;天地人三界,無日不繚繞。”


焚香賞玉 | 文人清趣


盧偉作品《玉蝶團風香插》

香,邀天集靈,祀先供聖,是敬天畏人的體現,又是禮的表述;是頤養性情,啓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闢穢,安神正魄的良藥。故而不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爲尋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而玉上焚香,以香爲伴,以玉養神,不負韶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