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族碼字員:第六感

2020年,網絡電影市場風生水起,僅第一季度18部影片分賬票房突破千萬。

這其中,《奇門遁甲》的表現無疑是最搶眼的——上線首日,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分賬票房超500萬;上線5天,票房破千萬,打破網絡電影6年以來的歷史紀錄;上線13天,總票房突破4300萬,成行業最快突破3000萬大關的網絡電影。

於作品而言,這個題材不算新鮮。

早在1982年,袁和平執導《奇門遁甲》開啓了東方祕術的奇幻IP之路;2017年,徐克監製、袁和平再導《奇門遁甲》,獨創“霧隱門”奇絕異術之千面江湖。前作在先,頂着經典IP“第三代”身份出世的2020版《奇門遁甲》,註定沒有退路。

壓力之下,2020版《奇門遁甲》不負衆望,不僅在商業上可見地突破行業想象力,更將影響力成功延展到更多傳統網絡電影受衆之外的觀衆。

一個時間橫跨38年的經典IP,何以“幻燃”新生?成功破圈?

帶着行業內外的好奇與疑問,烹小鮮聯合幕後學院,於4月10日推出主題爲“網絡電影精品化路線如何走?”的線上座談會,對話嘉賓《奇門遁甲》導演項氏兄弟之一的項秋良,從鎖定概念、故事定調,到美術置景、服化道設定,再到拍攝、特效後期等維度展開討論。希望通過近兩個小時的分享與建議,帶給從業者一些啓迪和收穫,提振網絡電影行業信心。

5年時間,拍攝12部長片作品,累計票房超過億元。

提起項氏兄弟,很自然想到兩個標籤:作品夠燃,分賬票房夠硬。人人豔羨的成績背後,項秋良坦言,是一次次打破自我,不斷覆盤重塑的過程。

“很多人認爲,拍久了同一類型的片子,導演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或者是套路。其實對我們而言,從來沒有對題材、類型、表現手法設限,只是單純地從興趣和擅長角度出發,發揮想象力的最大化。無論是《水怪》也好,《奇門遁甲》也好,包括剛剛拍完的《地道戰》也好,我們希望賦予故事新的養分,帶着鮮活的氣息問世。”

座談會開場,項秋良反覆提及“項目覆盤”的重要性。他以魔幻題材舉例說明,“反派什麼路數?妖怪如何設計?功夫場面怎麼表達?特效場景怎麼做更吸引人?這些疑問都需要從上一部作品中找答案。通過票房排行判斷市場走向,收集多方評價琢磨觀衆口味,通盤考量作品的優缺點,在下一部作品中調整改進。不斷糾錯和完善的過程中,導演纔會對某一種類型片的把控越來越清晰穩健。”

早期入行時,項氏兄弟喜好拍攝短片,注重個人風格的表達,很中意打破常規講故事的方式。然而進入網路電影行業後,他們的想法有了很大轉變,“這個市場很現實,不要總想着刻意去樹立某種風格,找尋最易被大衆接受的方式,老老實實去拍。當一部部作品累積起來,導演對故事人物的理解,服裝造型美術的設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標籤。”

在網絡電影領域,《奇門遁甲》是一部稀有之作。其一,影片“血統純正”,是2017版徐克監製、袁和平執導的同名院線電影唯一正版授權拍攝的網絡電影,並延用了原版製片人和編劇陣容;其二,製作成本高達2000萬,從立項到劇本完成花費了一年時間,後期製作了5個多月,與院線電影的製作週期別無二致。

接手這樣的項目,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項氏兄弟,也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項秋良透露,前兩部《奇門遁甲》的導演,是行業裏的偶像級人物,談超越前作很難。“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既要整體創新,也要細節致敬。根據當下網絡觀衆的喜好和審美品味精簡出場人物,講述男主周同少年英雄的成長故事,保留原版‘霧隱門’內核精髓之餘,節奏更緊湊流暢。在場景概念設計、美術、服化道層面,加入我們這代人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將東方文化的魅力持續傳遞給更多年輕受衆。”

創作上的自由,讓項氏兄弟得以在《奇門遁甲》中大展拳腳,最重要的6分鐘開場戲,他們的靈感居然來自於喫火鍋。“有一次朋友請我們在北京喫火鍋,喫到一半的時候,桌旁居然出來一個人表演川劇變臉。哇,這個太有趣了!”項秋良笑着說,他腦子裏當時出現了後來電影中呈現的畫面,“一家黑店,妖怪表演變臉,客官去捏,結果出來一個驚悚的小孩臉。”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的項秋良,對於魔幻題材最爲重要的視效,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是在劇本創作還是拍攝過程中,他都習慣用畫面去表達,《奇門遁甲》籌備階段,每一個特效鏡頭都設計了幾個版本的分鏡,最終確定寫實基調。

按照奇幻題材的常規設想,《奇門遁甲》似乎更適合奇幻感強烈的大場面,項氏兄弟甚至想給男主周同的房間設計成雕塑羣。“但後來我們否定了這個版本,因爲它太搶戲了。”項秋良透露,這場戲講述的是男主周同和父親吵架,展現濃濃父子情的一面。“如果一場很走心的戲,觀衆反而被場景特效吸引過去,那豈不是搞錯了重點?與人物情緒相比,其他都是陪襯,特效和美術應該切切實實爲塑造人物、劇情服務,過多反而喧賓奪主。”

對於網絡電影導演來說,由於製作成本有限,時常會面對諸如此類的取捨。項氏兄弟有着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提高製作效率最好的辦法,是前期籌備時間久一些,充分一點。劇本階段,導演腦子裏就要有清晰的畫面和節奏,精確到每一個鏡頭之間的銜接。少拍廢鏡頭,儘可能節約製作和時間成本。”

《奇門遁甲》的成功,讓業內看到了網絡電影質的飛躍,票房天花板破億的呼聲空前高漲。項氏兄弟也真切地感受到行業向好的趨勢,“這段時間,很多人在看我們的片子,甚至分不清是網絡電影還是院線電影,觀衆人羣欣賞水準有了很大提高,這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但另一方面,網絡電影想突破票房天花板也是有前提條件的,第一,成熟完整的好故事;第二,電影質感的製作水準;第三,有演技的合適演員。”

如項氏兄弟一般,因爲熱愛而投身網絡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並不少見,但市場是殘酷的,他們中的大多數被替代、被淘汰。但項氏兄弟卻一路高開高打,《鎮魂法師》票房破3555萬、《萬妖之城》破4035萬、《奇門遁甲》破4300萬……其執導的影片分賬票房累計早已突破1億元。

多部作品以小博大獲得千萬級票房,離不開項氏兄弟對市場的深度考量。“網絡電影商業氣息很濃,受衆畫像數據參考很有必要,能夠幫助導演做出判斷。”但同時,他們也不認同刻意討好某一年齡層受衆的做法,“誰能真正體會到對方喜好呢?終歸是個人臆想吧!我們拍片,先要搞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導演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某一類人。”

如今,網絡電影成爲新人導演的“試驗場”,項氏兄弟也在培養後輩,充實公司的製作人才團隊。“我們對製片人和導演提出不同的要求,製片人不僅懂算錢、催進度,還要懂內容、看劇本,明白網生內容的創作規律和原則。而新人導演,也要學習商業知識,學會研究市場、受衆,放棄一些純理想的部分,畢竟網絡電影市場是很現實的。對於新人來說,最好從票房排行靠前的‘安全’題材入手,處女作賺錢了,纔有機會拍第二部啊!”

一路走到今天,項氏兄弟有過高光時刻,也有少許遺憾,“我們目前最大的困惑是,網絡電影製作成本有限,不是魔幻片的預算來拍魔幻片,有些特效真的難以實現。”未來,項氏兄弟也考慮拍攝其他類型片,比如現實主義題材或是文藝片,“過去還是保守一些,希望將來更大膽吧!”

《奇門遁甲》在有限成本內,實現創意想出新的玩法,讓行業看到了網絡電影精品化升級的“新”方法論。隨着主創團隊、故事劇本、美術、服化道、後期特效等各環節不斷配置升級,相信自我革新的網絡電影必會打破行業天花板,迎來新的飛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