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备受瞩目的迈瑞理邦“专利大战”在经历数年之争后,近日宣布告一段落。

这场旷日持久的专利战争历经近10年,总计专利赔偿高达数亿元,未来两家企业的专利战将何去何从,仍然是未知数,但无论最终走向如何,这背后都是企业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重视,以及对研发成果的尊重。

战火背后-创新实力的较量

对于迈瑞和理邦,要想赢得这场绵延数年的专利之战胜利,对于攻守双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强有力的武器—专利。

首先,我们来看看迈瑞的专利布局情况,迈瑞及子公司专利申请总量3884件,其中,中国申请达2693件,美国申请878件,欧盟外观申请42件,欧洲专利申请36件,PCT申请235件,其中,有效专利占59.16%。

迈瑞的专利申请趋势图

迈瑞的专利技术分布图

迈瑞的专利技术分布图

我们从专利分布看,迈瑞于2000年即开始专利布局,从2005年起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从专利公开情况看,从2007年开始,每年专利公开数量均保持在200件以上。可见迈瑞对专利创新保护的力度和重视程度均非常高。

从技术分布看,A61B分类号对应外科诊断领域,以及G01N分类号对应的材料特性测试领域是迈瑞的主要研发方向,从具体的技术分布图中看,超声检测和血样检测是其技术创新的密集区,这也与迈瑞的主营产品相对应。

我们再来看看理邦专利布局情况,截止到2018年11月,理邦共申请了1207件专利,其中,中国申请1018件,美国申请78件,EP申请55件,欧盟外观申请12件,中国香港申请1件,PCT 申请43件,其中专利有效达73.48%,审查中申请11.51%,可见理邦有效专利的比例非常高,说明其对专利质量非常重视。

理邦的专利申请趋势图

理邦的专利技术分布图

理邦的专利技术分布图

我们从理邦的专利申请分布来看,理邦专利布局晚于迈瑞,起步于2006年,但从2008年后就进入到快速发展期,专利申请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从2014年后专利布局脚步放缓。

从专利公开情况看,从2012年后每年专利公开数量均维持在110件以上。从技术部分看,A61B分类号对应外科诊断领域是理邦的主要研发方向,从具体的技术分布图中看,超声检测和血样检测是其技术创新的密集区,与迈瑞的主营产品相对应,形成了与迈瑞的正面竞争关系,这也是迈瑞和理邦专利之战的主因之一。

通过专利统计数据,我们能感受到两家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对专利的高度重视,专利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创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非常的重要。

乔布斯曾经说过: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拥有真正的创新实力必不可少。

那接下来我们就聊聊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

创新-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今年10月16日,《2018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报告出炉。基于对企业发明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和影响力四个指标的全面分析,遴选出了中国大陆范围内最具创新实力的100家企业。

我们熟知的百度、比亚迪、华为、京东方位于第一梯队,医疗器械领域一共上榜了三家,包含了迈瑞和理邦。

以迈瑞、理邦为代表的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在一次次诉讼、反诉、转让、许可的过程中,对创新的认识不断加深,早早意识到技术创新必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保护创新成果,促进企业从“销售驱动型”向“研发驱动型”的转型和升级,就是医疗器械领域企业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行业是以高技术的开发实施为基础,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而高技术的开发和实施又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必要前提的,没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则缺乏强大的动力机制。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多种方式,比如专利、技术秘密、版权、商标等。

专利的保护对象是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医疗器械,保护期在中国范围内是发明20年,新型外观10年。版权的保护对象是说明书,操作手册类,保护期限不少于70年。

商业秘密的保护对象是不宜公开的秘密措施,保护期为无限期,受《反不当竞争法》保护,在迈瑞理邦专利之战中,迈瑞曾采用了商业秘密这一手段对技术进行保护。商标的保护对象是可视性标准,需要没有他人曾在同类商品上进行注册,保护期限为10年,可续展。

那么企业如何判断该选择哪些方式对创新进行保护呢?

一般技术创新过程可以分为项目选定、基础研究、开发中试、应用开发、市场化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作用。

项目选定过程包括:包括项目选定、组织、评估等,这一阶段的基本工作是研究市场行情及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属于思想范畴,但是因缺少工业实用性,因此很难通过专利获得保护,但可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基础研究过程:主要集中在实验室中的开发研究,是新技术产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可用专利、技术秘密来达到保护的目的,而对于其中的数据库可用版权保护。

开发中的试验过程 :这一阶段的成果表现为技术或产品模型,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和固定表现形式,因而,可能具有专利性。

应用开发过程:包括应用开发和批量生产,应用开发的目的是批量生产、推广工艺、占领市场,因而可能具有专利性、技术秘密性、版权性。

市场化过程:包括市场化、商品化、更新换代与开发改进等,这一阶段的成果具有商品属性,因而可以申请商标注册等。

根据以上对医疗器械研究与开发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阶段的研发成果属性不同,受到保护的可能性差别很大,对保护的要求也不相同。企业可以进行参考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保护策略。

接下来我们针对专利这一创新的保护方式,具体谈谈企业在进行专利申请、保护时所需考虑的问题。

首先需要思考的可能就是究竟哪些创新是适合申请专利保护的,大致有如下几点:

① 市场应用前景好、经济价值大的技术创新成果。

② 技术比较复杂、竞争对手难以绕过去的比较重要的技术创新成果。

③ 通过申请专利能有效地遏制竞争对手,或者能有效地防止竞争对手控制自己。

④ 企业难以有效保密的技术创新成果。

⑤ 市场潜力较大,但创造性较低的技术创新成果。

⑥ 对于企业不想自己实施的技术创新成果,可以申请专利,通过转让、许可等方式获取利益。

当然能够通过专利保护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企业应结合本领域市场现状、研发水平等进行选择。

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企业在选择专利权保护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① 如果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没有多大市场需求,不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那么就不值得申请专利。

② 申请专利便意味着技术方案的公开,公开换保护的同时,会存在被竞争对手包围布局的风险,因此,专利申请是一个全面布局的过程,也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过程。

③ 申请专利成功后获得的专利权受时间性、地域性限制。因此要考虑产品投放的目标市场有哪些,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

④ 专利权的获得与维持需要承担一系列费用,因此需要根据创新的重要程度、市场前景等,对专利申请价值进行预估。

⑤ 专利申请文件公布后即被公众所获知,如果未能授权则会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申请专利前,应对是否能够授权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

可见,企业在专利申请前应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市场动态、创新高度等作出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有助于正确抉择是否申请专利。

当然企业还可能会考虑到一些政策因素,比如在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根据规定,发明专利为Ⅰ 类知识产权,在技术先进程度、对产品技术上发挥的核心支持作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几个方面得分高于Ⅱ类知识产权,而且可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中多次使用。

对于重新认定的企业,建议能够申请一项以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都属于Ⅱ类知识产权, 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仅限当年使用一次,因此,企业在选择专利类型上也需要考虑这些政策性因素。

谈了这么多医疗器械企业如何保护技术创新的方法,归根结底,无论采用何种的创新形式,最重要的仍然是要有真创新,才能形成真保护,只有掌握了真正核心的创新技术,通过周密保护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我们以任正非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公司运转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丢掉创新,企业必将难以前行。

本文参考:

[1] 微信公众号《中国知识产权杂志》发表的“科睿唯安发布《2018年中国大陆创新企业百强》报告 ——15家企业新晋上榜,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和医疗器械行业”;

[2] “企业如何保护技术创新”,徐超等,《科技广场》,2015年,第5期,P254-256;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创新特征及政策研究”,周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

王毅

数据与咨询事业部

高级检索分析师

具有多年专利审查经验及发明实审、PCT国际检索、复审、实用新型评价报告审查经历

擅长分析检测领域的专利检索,曾作为核心人员参与企业专利导航项目

作为专利审查员之前有三年的专利代理经验,具有专利撰写,无效检索,侵权分析等经验

搜索微信号:chofn2013,关注超凡知识产权,了解更多行业资讯、热点新闻,更有细分领域知识产权干货分析等精彩内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