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十三經之一——《孝經·開宗明義》曾這樣記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裏的髮膚原指身軀、四肢、鬚髮、皮膚等,後來這個髮膚則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當然,古人說這個話的意思並不是連理髮也不行,而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愛自己的身體健康。

至於鬚髮的“毀傷”那是順應時代,不理髮、不刮鬍須,那就成了不修邊幅了,這樣不利於人們在社交場合與人打交道。所以,對此也需辯證地看。不過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實際上人體的頭髮自古以來就是一味良藥,而且已有千年歷史,早在《金匱要略》中就有使用頭髮治病的方藥。這真是“取之於人,用之於人”啊!

近代著名中醫泰斗張錫純曾就治療一個十五歲罹患了數月不愈的大便下血的孩童,其大便除肉眼見血外,所便出的內容物以肉眼觀之,便爛且炙雜就像用了油膜一樣,只此一症,請醫生看,別人都推諉說他們治不了。所以病人輾轉到了張氏這裏,張錫純診視小男孩的脈象,弦數無力,爲虛實兼雜之脈,張氏直接用了生山藥扎細做成粥狀,再調以血餘炭六七分的量同時服用,一天用兩次,治了十天左右,症狀就消失了。

在上面這個案例當中,可以看到醫者張錫純是用了生山藥和血餘炭這兩味中藥解決了大便下血的問題,可以說這個治療方案是非常穩妥的,生山藥補虛調脾,血餘炭化瘀止血而不傷新血,還有補陰利尿的功效,這味藥本身就是取之於人而又用之於人,可以說是非常巧妙的通過了益脾補陰、化瘀止血而不傷陰的治療方式治癒了大便下血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血餘炭這味藥,它就來自於人的頭髮,既然是人身上的寶貝,這寶貝怎麼用怎麼製作還是要知道的,功用爲化瘀止血且不傷新血、補陰利尿已知;它的製作也較爲簡單,即用年輕人剃頭的短髮洗乾淨後剪碎,用鍋炒至融化,再曬涼軋細,取用細末服用便可。

生山藥、血餘炭就血虛兼血瘀的治驗效果是肯定的,此爲下竅(肛門)出血的治法;在諸方中,因瘀血之故而引起的上竅(口鼻)或下竅(肛門、尿道)出血,治療所採用的是一個簡便方,方名化血丹,組成即:花蕊石(煅存性)三錢、三七二錢、血餘炭(煅存性)一錢。這個方的使用,需要將三味藥全部研細,分兩次,用開水送服。

方中花蕊石、三七皆爲止血、化血的聖藥,又化瘀血而不傷新血,這是這個方治療血證類疾病最大的亮點所在,因此,如果是用來治療口鼻出血(咳吐)皆可放心使用,可以肯定本方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癒後無其他疾患這些問題。

我們知道,單用三七這味中藥四、五錢或是達到一兩,治療吐血、衄血以及大小便出血,效果都是肯定的,三七常常服用還可以治療女性經閉而導致腹部包塊(即癥瘕)的問題。方中血餘炭的化瘀之力是不如花蕊石、三七的,但是血餘炭補血的功效就過於花蕊石和三七了,“發爲血之餘”,頭髮本爲人身之血所生,所以用作血餘炭使用,它的功效具有能還化人身之血的能力,而用煅存性的方法做炭使用,又增強了血餘炭止血的能力。

化血丹這個方劑妙就妙在止血化瘀而不傷血,另外在方中使用血餘炭這味藥也是很巧妙的,這味藥止血化瘀、補陰利尿,因而除了處理出血瘀血的問題外,還有解除小便不通的問題。

由此可見,張錫純的這個化血丹雖然只有三味藥,但對於咳血、吐血、鼻出血等上竅出血以及尿血、便血等下竅出血都有調理作用,總之,由花蕊石、三七、血餘炭三藥組成的化血丹雖然藥簡,看似平淡無奇,但在治療效用方面療效確定,雖無奇,實而堪爲奇也!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元御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