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從大的方面講,中國地域廣闊,每個地方的風俗不盡相同;從小的方面講,同一地方,不同的區縣之間差異也不小。這與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人口構成、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有着莫大的關係。

另外,隨着時光的推移,同一地區的風俗也發生着很大變化,以致於我們現在可能對民國時期的風俗早已模糊不清。

今天,我們藉助1936年這篇文章,來窺探當時關中地區的西安、涇陽及臨潼等地風俗的一斑。

《關中風土瑣談》

1936年

長安的"死狗"

自唐朝以後,衰落了千年多的古帝都——長安,如今因時勢所迫,行將作爲陪都而改名西京的結果:又逐漸繁榮起來了。

都市日趨繁華,遊手好閒的人們,也漸漸的增加,這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必然的原因。現在長安的那些無業的遊民,大都是被鴉片煙把皮肉剝蝕乾癟了的"老槍",面黃肌瘦,簡直像活鬼一樣。他們的品性行爲,和上海的癟三不相上下,是屬於流氓的一種,然而本地人都叫他們爲"死狗"。顧名思義,大概是說他們除了遊蕩和抽大煙外,就一無所用了。

渭河,清末

關中渭河流域,氣候乾燥,土質含有鹼性,不宜種植樹木。居民建築住宅,除樑柱、椽(chuán)及窗戶之外,很少使用木料,大都用泥土築成。在椽上攤了一層蘆梗,鋪了兩三寸厚的泥土之後,就一律蓋着仰瓦,而沒有仰覆並用,所以一經風摧雨剝,就容易倒塌了其建築的形式。

每座住宅大門總不直達中堂,要轉一個彎兒,纔可看見裏面的房屋,而且一進大門,牆壁上就築有二三尺高,一二尺寬的土地堂,家家戶戶,無一不備。相傳從清代同治年間,土地堂就成爲關中民間建造新屋所不可少的東西。

鐘樓,1936年

長安雖稱陝西省會,但許多舊習和迷信還深深的存在農村人民的腦海裏。陰曆元旦,長安人民依舊遵照古禮拜祭祖先,對於父兄、尊長親族,還有不少人都是下跪叩頭的。元旦以後,親戚鄰友互相邀請酒食,名曰"傳座"。立春日,凡是新嫁的,女子必需攜帶禮物回到孃家,叫做"迎春";又在這日,用銀硃筆和墨筆畫在兒童的頭上,名爲"打春"。

四月八日,不論男女老少都帶皂莢葉,認爲可免全年的頭痛。端午,長幼都帶艾葉,掛三角形的紅香袋,爲了避免疾病;兒童的項上和腕上,必需吊有彩絨做成的百索,認爲蟲蛇不會咬傷他們。同時,在牛角和馬騾的項下也掛上香袋,使它們也免生瘟病。夏秋兩季,十歲以內的男女孩,很少穿着衣褲,好多兒童的項下,繫着一條鎖有二三寸長的小鐵鎖的細鐵鏈,遠遠看去,很像一個小囚犯。

六月六日,用麪湯和新鮮的果子祭祀祖先;又認爲在這日曬書籍、衣服,就不會被蠹蟲所蛀了。七夕,婦女用蠟油做成嬰兒的模樣,浮在水中,占卜能否生子,叫做"化生"。十二月初八日,民間煮肉煮粥、拋擲花卉果樹之間,預祝來年花多開、果多生,稱爲"不歇枝"。

涇陽人的糊頂棚

涇陽花行收花情形,民國

涇陽縣在渭水之北,是陝西出產綿、麥最多的區域之一,自涇惠渠完成之後,沿渠的旱地,都可利用渠水灌溉農作物,所以收穫量較從前更加豐富。

縣城是一座商業城市,房屋高大宏敞,爲關中不易多見的。其商業上主要的貿易,爲棉花、茶葉及青條煙三種。

涇陽永樂合作社籽花車,民國

秋冬之間,棉花成熟以後,上海、石家莊等處各紡織廠都派有專人在那裏收棉花。茶葉系由湖南運到那裏後,再做成"箭茶",銷行甘肅、青海和綏遠。青條煙出在甘肅,東南各省的商人,都到那裏批發,轉販蘇、浙、皖、贛以及兩湖等省。但本地的人民不善經營,茶、煙的大商號多半是南方人經營的。

全縣的地域,雖不十分廣闊,但是四鄉人民的性格各不相同。大概生長在東境的,則剛直強悍;生長在南境的,狡詐居多;生長在西境的,大都是尚儉吝嗇;至於居住北境的人民,非常好訟,即使很小的事情都可以釀成訟案,這也許是當地的土豪劣紳從中挑撥是非坐收漁利的原因!

涇陽縣城牆,民國

涇陽人民,早婚居多。十一二歲的小孩就同十八九歲的姑娘結婚,並且是極普通的。這一惡習,不僅有礙新郎新娘的生理衛生,即在家庭之間,也極容易發生醜史(按指不光彩的經歷)的。

那裏的婚姻趨向繁華,靡費極多。迎親的時候,都以妝奩(zhuāng lián,按原指女子梳妝用的鏡匣,後指隨出嫁女子帶往婆家的財物)的多寡爲榮辱,即使在貧困的人家,也必竭力張羅,籌備嫁妝,免得被旁人恥笑。因此民間不大撫育女兒,以免出閣時破產嫁女的慘狀。

男女婚嫁依舊需用媒妁聘定,其結婚的儀式與江南各省大同小異。新娘進門以後,燃點香燭,跪拜祖先,然後新夫婦雙雙立在禮堂,選擇年紀相仿的男女,用紅繩縛在兩把新酒壺上,由他們互相傳遞接受,交轉合巹(jǐn,按剖一瓠爲兩瓢,新婚夫婦各執一瓢,斟酒以飲)。

之後,新郎就可任意和親友應酬。新婦在這時卻像活死人一樣,不動不響,坐在新房內,任親戚朋友和鄰居們觀看。而且不論長幼都可參加鬧洞房,鬧房的名目極繁,類多粗野的舉動,其中較有趣而不俗的,要算"糊頂棚"了。

關中婚禮一幕,1935年

鬧房的人,先把新郎找到,將他拖入新房內,坐在新娘的對面,剪了一方紅紙,放在新郎的舌尖,要他把紅紙送入新娘的口內,貼在她的上顎。這就叫做"糊頂棚"。如果鬧房的人們,一經提出這種方法,新郎新婦非遵照實行不可,否則,鬧到天亮才準他們倆洞房。

所幸此地的人民對於這種舉動,已是"司空見慣",並不認爲特異。而新娘們也因習俗如此,少有羞怯的態度。只不過那些新郎們未免太幸福了,沒有洞房,卻能獲得"檀口(指按紅豔的嘴脣)搵(wèn)香腮"的豔福。

臨潼的送窮節

臨潼與長安接壤,隴海鐵路穿過其境,離臨潼車站二三里路的地方,有唐楊貴妃常去洗澡的溫泉和專制魔王秦始皇的墳,所以,凡是到陝西遊玩的人們,都要去欣賞一下。

臨潼土地非常肥沃,渭水、石川河及潼水等又紆繞其間,故農產物極多,是關中最富庶的區域。但文化不甚發展,名稱不一,與東南各省都有特異之處。

臨潼賣香蠟的婦女,民國

陰曆元旦,老百姓在清早就起來了,家家燒香點燭,陳設果子、糕餅之類,叫做"祭竈中溜",不知如何取義,但他們可以認爲避免全年的災禍。同時,又以這日的日干(按指天干)如何,來決定全年的收成和水旱等。如果這日是甲乙,必定豐年;屬丙丁,則有旱災;逢戊己,必定有蟲傷禾苗;遇庚辛,則有兵禍;碰壬癸,必有大水災。如此占卜,不外乎星象家所謂"五行相剋"之理。

臨潼縣議會議長,1947年

立春前一日,臨潼行政長官仍需延照舊例,到郊外去迎,老百姓扮演雜戲,兒童們唱着春詞相隨,五花八門,頗可發笑。及長官迎春時回城,鑼鼓喧天,旌旗飄揚,男男女女聚集觀看,那些所謂"出頭露面"的紳士,捧着盒酒,敬獻長官。

所有民家,在這一日中,必須卷着春餅,設春盤,而名之爲"唆"。如果這日早晨有風,便是禾苗早熟的預兆;下午起風,則稻麥必定遲收。

正月初五,每家都要剪着紙人,把它送到門外丟了,而且全家老少一定要保持一頓,名爲"送窮"。

正月十一日,夜間不點燈;十二日,廚房不動刀,老鼠遠避他處,不咬衣物,所以叫"鼠忌"。

臨潼織布的婦女,1947年​

元宵夜,明燈結芯,秋間棉花必定豐收。過了元宵以後,民間的婦女大都出外遊玩,認爲可以避免全年發生病痛,叫做"走百病"。

二月初二日,民間家家戶戶必喫幹餅,叫做"蛟蠍尾",不知取義何在。

清明前二日,作爲寒食節,在拜掃墳墓之後,老小男女都玩千秋戲(按一種紙牌的玩法)取樂;在寒食節後六十日內,如麥可割,那麼顆粒必大;否則,便是收成不好。

臨潼集市,1947年

四月初一日,這一天的風向,能預斷秋糧的貴賤。倘若風從南方或西方來,則秋間穀物必賤;從東方或北方來,便是糧食昂貴的徵兆。

端午,人民必喝雄黃酒、插艾旗,小孩們的手腳上,則系五色絲和艾虎。

七夕,婦女們陳設瓜果,向天孫(按指傳說中巧於織造的仙女)乞巧,並用針漂在盛有清水的碗中,看影的妍媸(按指美好和醜惡),以覘(chān,按指偷偷地察看)巧拙。

七月十五日,民間都要燒紙錢,名爲"祭麻姑(按神話中仙女名)"。

重陽有雨,冬有大雪,明年種豆必大熟。

十一月初一日,天未明的時候,人們就做好餛飩祭祀祖先,叫做"迎寒衣"。這日亦爲預佔明年春糶(tiào,按賣糧食)的貴賤,有東風則糧賤,西風則糧貴一說。

臨潼的餐飲街,1947年

十二月初五日,民間把五種豆共同煮着喫,以爲能"避五毒"。

十二月初八日,無論窮富都煮粥互相饋送,並在路旁送給來往的旅客喫,這叫做"臘八粥"。

驪山,民國

臨潼人民還有一種預斷晴雨的觀念:如驪山起雲西動,近日必有多雨;終南山上白雲逐漸上升,必定大雨驟來;西北的嵯峨山有云,必有大雨。

娶親時,新娘入門之後,先拜祖先,而後交拜合巹,由男女賓相引導一對新人共同走過各筵席之間,叫做"轉座"。新婦初生嬰兒,在彌月之內,親友們必來索取酒食,產婦家中設宴相待,並有酒任他們痛飲歡呼。以後親友們各湊些錢去購買糕餅果子,代爲祭神,祭畢後,互相分食,名爲"散福"。

臨潼鄉村的葬禮,1947年

人死之後,平常人家都在三日、七七日及百日這三天,照顧他們的家庭狀況,籌備祭禮,焚燒紙錢,祭祀鬼魂。

那些紳士及殷富人家,對於死人的祭祀,和南方一樣倒茶倒水,三餐獻食,像煞有介事的服侍鬼魂。其他如七七、百日、生忌、死忌、元旦、清明等等,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的。

如果把這一筆消費捐給社會上辦些有益的事業,我想是很有可觀的!

本文由"終南山故事"獨家整理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