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晨晨

疫情衝擊經濟,更衝擊心理和信仰。

外部局勢天翻地覆,熟悉的一切正在慢慢消失。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等,都出現了一些聲音,願意讓政府補貼損失,也要它們的企業撤回國內。

往前走,每一步都異常艱難,每一步都觸及靈魂。

內部形勢,也正日新月異,一切都從根兒上慢慢變化。

全面升級!史上首次 意義深遠!

4月9日,《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公佈,意義深遠!

這是我們第一份,注意,是第一份,專門針對“要素市場”出臺的最高規格文件!

這份文件終於從最核心的要素出發,確定了未來改革的大方向。

縱觀這份文件,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是,土地要素。

過去,我們更傾向把土地當做一種資源,因此可以理直氣壯的,不斷從土地中獲取鉅額財富,所以房地產市場大繁榮,房價一飛沖天。

這些年,房價大幅上漲,泡沫已經相當嚴重,完全脫離了居住屬性,成爲了重要投資標的。

這一次,終於撥雲見月,確定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文件把土地排在第一順位,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既然是生產要素,土地配置就要市場化改革,盤活存量,統籌增量,提升效率。

最關鍵一點,作爲生產要素,土地價格不能偏離經濟基本面畸高,否則層層傳導,下游商品價格必定失控。

另外,作爲生產要素,土地一定不能短缺,否則價格也會上漲,所以接下來土地增加供給是大趨勢,不能再繼續的人爲製造土地短缺,扭曲要素市場價格。

其次,數據要素。

傳統經濟學教材裏面,生產要素有土地、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等,但是沒有提到過,數據要素。

幾乎所有產業,都在朝線上轉,一切都在朝數字化方向發展。

把數據當做生產要素,這是創新,也是大勢所趨。

2014年,領導人就強調,“信息資源日益成爲重要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爲國家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2017年,領導人再次強調,“互聯網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

這一次,終於把數據提升到了生產要素的高度!

總結一下:

這份文件把要素分爲五類,分別是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

這份文件的改革方向是,五大要素全部朝市場化進行改革。

這份文件改革領域深化,從商品市場,深入到要素市場。

這份文件改革的目標是,提升生產要素配置效率,由低質低效向高質高效,最終提升生產力。

40多年前改革開放,商品市場得到極大繁榮,所有人的命運都改變了。

現在,我國要素市場將得到極大鬆綁,未來幾十年,所有人的命運也將改變。

炒房還是做產業?就看這一點!

絲毫不懷疑,我們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

長期不悲觀,但短期不樂觀。疫情長期化趨勢出現苗頭,對經濟的影響超出預期,拯救經濟刻不容緩。

於是,很多地方開始放鬆政策,又重回刺激地產的老路,千萬豪宅不斷出現日光盤,百萬茶水費重現江湖,不少地方又出現炒房的苗頭。

如何判斷一個城市是不是炒房呢?看看上海。

4月10日,上海制定《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擴大政府有效投資、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不斷優化投資環境等。

最引人關注的是,文件的第三部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企業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75%以上,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和製造業兩大板塊,因此有6項政策都跟房地產相關。

比如,減輕房企入市成本壓力,提高存量土地投資強度等等。

這一下子,引起很多人警惕,上海又要放鬆房地產了?

這種解讀,格局太小,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縱觀我國20年樓市調控歷史,刺激樓市都是從需求側開始,比如降低首付等等。

增加土地供應,對樓市的影響相對中立。拍出地王,刺激房價;價低量多,降低房價。

一定要扭轉觀念,不要看見放鬆土地,就聯想到放鬆房地產,更不要覺得房價會因此大漲。麪粉少了,麪包價格要是能降下來,真的是見鬼了!

過去20年,房價大漲的最重要原因是,土地供給太少,土地太貴,開發商只是個傀儡。

先看一下,文件第一部分,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有一條政策是:統一開展立項、規劃、土地、環保、報建等跨前服務

再看一下文件第二部分,擴大政府有效投資。有兩條政策是,加快土地出讓收入安排和使用,以及加強建設項目用地保障。

再看一下文件第四部分,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有句話是,充分發揮“特斯拉”綜合效應,積極探索區域評估、標準地供地、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等審批創新。

最後,重點看一下第三部分。

一共7條政策,6條跟房地產相關,一半直接跟土地交易相關,另外幾條間接跟土地交易相關:

保持土地市場交易平穩有序;

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

降低製造業項目用地成本。

看出來關鍵點沒?縱觀整個文件,每一部分都跟房地產市場相關,而且相關的條款都是,增加土地供應。

甚至,很多政策都明確指出:降低用地成本。

增加土地供給,降低用地成本,一直是上海政策的大趨勢。

1月2日,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暨投資促進大會,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投資促進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文件就明確提出:對優質重大項目保證優先快捷供地,促進土地資源高效節約利用。

上海的領導甚至直接表示:好項目,不缺土地!

自2017年二季度以來,上海土地市場溢價率已經連續11個季度低於1%,接近於零溢價。

現在明白了吧,上海的政策目標根本不在房地產上,而是爲了發展產業!

再回過頭來看要素市場改革,針對的是什麼?還是產業!

無論是土地還是勞動力等要素改革,都是爲了發展產業。產業方向是什麼?線上。

笨蛋!不是房子 不是人口 核心是產業!

很多城市,根本沒明白過來,它們的危機有多大!

首先,要素市場改革的文件,已經明確勞動力要素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羣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這意味着,人口流動基本全部放開,而且大趨勢是流向長三角和珠三角,未來一部分城市必定會消失。

連天津都慌了,趕緊放鬆積分落戶門檻,由140分降低爲110分,趁還有時間,抓緊搶人。

另外,客觀講,當下的形勢確實不樂觀。

實際上,從奧巴馬時期,就一直出臺政策,呼籲美國企業回遷至國內,但是效果一直不太明顯。

特朗普上臺後,變本加厲,剛剛出現一些苗頭。日本、德國和法國等等,也出臺了類似政策。

目前來看,中國的產業鏈和製造業,仍然全球最強,中國仍然最合適製造業的地區,所以產業並沒有大規模外遷。

注意一點,受疫情影響,當下企業投資意願,也就是資本開支,確實減少或延遲了。注意,他們在中國減少投資,並沒有回到美國增加投資。

全球宏觀經濟不好,企業投資沒有轉移,而是消失了。全球性跨國公司不投中國,也沒有投其他地方。

因此,總體來看,產業這個蛋糕,正變得越來越小。

我們不能麻痹大意,這次疫情衝擊的不僅僅是經濟,還有心理和信仰,凡事就怕萬一,必須做好準備。

是危是機,全看產業有沒有準備好。

沒做好準備,就會像中興,沒死也丟半條命;做好準備,就會像華爲,備胎一夜轉正,構建5G大生態系統。

因此,當下最迫切的任務不是炒房,而是發展產業,這纔是唯一的光明大道。

人隨產業走,沒有產業,人來了也留不住,房地產也沒有根基。

三流城市搶房,二流城市搶人,一流城市搶產業。

內部放鬆戶口,外部產業競爭,一個城市未來是繁榮,還是消亡,全看這盤大棋怎麼下!

【有好多人問加入女俠的投資圈能獲得什麼?】

通俗一點講,可以看葉檀老師課程如檀書1.2.3系列課程,女俠來了課程,以及一些資產配置課程如這段時間講的ETF,基金,可轉債,這些都講的非常細,沒有基礎的小白也能學會,還有每月打卡訓練營,圈友一起學習互動,堅持打卡還有火星研報作爲獎勵。股市有每日早晚評,以後僅限於圈友可以看,正確率大家有目共睹,之前的風險提示也讓好多人管住了手,控制了倉位。圈內包含一年的服務,到期續費488元一年。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