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眼裏有一萬碗小面。那是因爲實在太難給小面下個定義了,

甚至,它也沒有各戶必須遵守的規範,放什麼青菜得看季節,辣度麻度、幹拌還是寬湯全看個人喜好。它存在於重慶

,和這個火辣的城市一樣瀟灑,不羈和隨意。而今重慶小面卻火遍了大江南北小面雖無定法,不過有一些重慶特徵還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必須夠麻夠辣,湯汁火紅,麻辣中有多重複合增香增鮮的素材,至於是十四種香料還是十八種香料,那就是各自店家的獨門祕笈了。

重慶小面

其次,臊子對小面來說並不是必需品,雖然各個店家都有雜醬、豌豆、牛肉備着,但那又是一味“豌雜麪”或“牛肉麪”,

評判的標準要由如今龐大的肉食動物羣來評說了。

重慶小面

麻辣小面早年間是“專供”勞工階層的,小碗精細的擔擔麪實在不划算,那比較適合穿旗袍的名媛和穿長衫的紳士,

對江湖兒女來說,一海碗麻辣面下去,飽腹又好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情懷和口味。

儘管它的佐料和湯底被開發的早就跳脫了“窮人早餐”的定義,但本質上,重慶小面還是一碗幾片空心菜墊底,

麻辣汁調味,加上煮好的含鹼麪條的一碗素面,唯一的葷香是湯底的那一勺豬油。就餐環境也相當隨意,板凳面實屬常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