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總要取消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和剛性兌付?取消這些後對誰有利?

保本保息,從字面上我們就很好了解,就是保證本金和利息。當銀行和金融機構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爲了讓客戶打消疑慮,往往會承諾不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會保證到期客戶能拿到全部本金和相應利息。

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是爲了消除金融風險,防止出現“灰犀牛”,是最近一系列金融治理政策的延續。應該說,取消剛兌和保本理財短期有利於金融機構,從長期來看也有利於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

在實際的運行當中,理財產品並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收益,而商業銀行爲了防範的聲譽風險,一直在做剛性兌付。而爲了彌補,這其中一些虧損的理財,就需要更多的募集資金不斷的發行高收益的理財,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爲了避免這些惡性循環,最終爆發風險,就要抬高利差空間,直接導致企業融資和個人融資,成本升高,利率升高。所以說按照這個模式進行下去,對企業對個人,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加槓桿,貸款資金的使用成本會越來越高。

如果所有的銀行都把貸款包裝成理財,這種行爲就會使得銀行經營風險失真。表面上看全部是理財業務,是中間業務沒有風險…實際上全部是銀行託底,風險巨大。……這種不管理,可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

現在正是去槓桿的時候,防止社會上的金融風險,如果有誰還是去買銀行所謂的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如果賠了本,那個時候造成了很大的社會風險是很不好的,不利於社會上金融去槓桿,所以現在就開始限制這些理財產品的保本。

百姓們將手中的錢借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將資產炒高之後再賣給百姓。雖然剛性兌付和保本保息保障了收益,但百姓在賺錢中不知不覺分擔了資產的鉅額債務。在這樣的財富分配中,如果國民財富無法持續增長,那麼危機就會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