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标题:讲座@11.23 | 张烨:漫谈诗与人生。自1965年写诗以来几经搬迁,部分手稿已散失,但是张烨将所有留存的手稿全部捐赠上海图书馆,其中包括大量未刊诗稿,后上海图书馆与作者共同遴选,将未刊诗稿结集为《隔着时空凝望》出版。

原标题:讲座@11.23 | 张烨:漫谈诗与人生

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馆藏名家手稿展系列

漫谈诗与人生

张烨

诗人、作家、上海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

2019年11月23日(周六)上午9:30

讲座地点

主办单位

上海图书馆

张烨,1948年出生。诗人、作家。上海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首届理事,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上海作协多届理事。出版七部个人诗集及一部散文集,作品曾被译为八国文字出版。代表作《鬼男》由爱尔兰脚印出版社以三国语言出版,首发式由爱尔兰著名女诗人玛丽.麦克.安.骚伊亲自主持;应邀分别在爱德蒙·伯克剧院、都柏林广播电台、凯里市、丁戈市举办个人诗歌朗诵会。作品选入三百余部诗歌选集及多种文学性鉴赏大辞典。约有50余篇评论张烨诗歌的专题论文。

张烨至今保持着用笔创作的习惯。自1965年写诗以来几经搬迁,部分手稿已散失,但是张烨将所有留存的手稿全部捐赠上海图书馆,其中包括大量未刊诗稿,后上海图书馆与作者共同遴选,将未刊诗稿结集为《隔着时空凝望》出版。

讲座引言

在现代世界,一颗对诗的爱与崇拜的心灵是最孤独的心灵,也是最飘逸最自由的心灵。诗是我们生命的体验和提炼,是灵魂与情感的呼吸,是文化、经验、知性与想象的总和,是海潮退去后,积淀在沙滩上的晶盐。诗也意味着不断地向灵魂深处掘进,而诗人自己就是灵魂的一面镜子,同时又是他所生存的时代的一面镜子。一个诗人不仅仅属于自身,也是作为自己民族与人类历史的见证而存在。

诗给了我们高蹈的翅膀,使我们在这个充满痛苦现实的大地上起飞。

一首优秀的诗歌,人们所看到的美,所感动着的真情,所仰望的高度与境界,所感悟到的智慧、哲理,其背后必定隐藏着人生经历、人生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也是经验的诗化。

讲座中,张烨将根据自己的创作经历、体验、感悟与听众分享交流;与此同时还将围绕长诗《鬼男》(其手稿已在本次“妙笔生辉——上海图书馆藏名家手稿”展览中展出)的创作动因、背景及有关手稿的一些话题作深度解读。

11月13日上午9:00开始微信预订

请长按并识别以上二维码进入预订页面。

操作方法详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