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汽车发明之日起,已经长达数百年。

就像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的汽车也有不同的风格。

今天榛名就来带大家了解下各国的汽车文化。

印度的风格是能开就行:因为街上是开了挂

印度的车子其实可以说能省就省。

举个例子说,他们生产出一台一侧连外后视镜都要选装的汽车。

这辆车最令人惊奇的是,除了座椅没有任何舒适性配置。0.6L双缸汽油发动机,准乘人数4人。车重580KG,最大33马力。甚至有的地方使用胶水粘起来。。。。

但是印度人毫不在意,能开就行。他们最喜欢这种小车,因为可以随便停车和变线。

如果车子奇怪就算了,印度的交通参与者可谓能动都有一份。

无论是三蹦子还是助力车,亦或者是骑毛驴的大叔,又或者是满街的牛。

当然,印度最久负盛名的恐怕是挂票了。

印度的公交车十分神奇,不仅车型和底盘都能翻出来各个年代的活化石。而且还有挂在车顶的乘客。最神奇的是,很多印度司机为了钻空子甚至会收起来外后视镜。在印度的街道上,跑得快并没啥用处,因为总会有横躺竖卧的牛在那里等着你。牛是印度的圣物,经常能阻塞交通。看似矛盾的JDM改装和K-CAR:

11区的汽车文化则看似有些矛盾。

一方面是改装车的盛行,一方面则是各种小排量的K-CAR到处飞奔。

K-CAR其实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奥拓和老读者体验过的天津大发黄面包车都是K-CAR。

即便是讲述赛车故事的《头文字D》也没有放过这个特有的现象。K-CAR其实早年间更凄惨,1949年的时候排量只有在100-150CC,到了90年代初才放宽到660CC,这当然和当时战后的时代背景离不开。差点让拓海失败的铃木卡布奇诺正是K-CAR的经典产物——平成ABC。

A指的是马自达AZ-1,B则是本田beat,C就是铃木的卡布奇诺。

这种小东西造出来简直不惜成本,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中置后驱。ABS,双叉臂后多连杆,防倾杆,后限滑差速器都有!厂家居然没担心这车的销量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是个疯狂的年代,这时候脍炙人口的JDM四大天王还在遵守君子协定。

280马力的上限其实很好突破。

上面的铃木卡布奇诺原厂9300转断油,700KG左右,你算算推重比什么概念。动动手改装下就是万转发动机。而更为疯狂的则是三菱,只要有钱,破千的马力都是小意思。三菱当初还给车子装了偏时点火系统,这东西真的不要紧么?

R32打下来战神的名声,而一个叫雨宫勇美的人和他的雨宫包围,则让转子发动机扬名立万。动漫中高桥启介的RX7就是仿雨宫包围。

对了,拓海的座驾AE-86就是五代卡罗拉。

如果你有赛车的梦想,那么JDM的魔改可以送你一台不输超跑的性能车。当然前提是你和星野好造一样有钱打造自己的爱车。

VIP改装风格:

其实VIP风格来源于日本的飙车族。

或者说现在已经成为暴走族和帮派分子的座驾更多。

现在的VIP改造,没有什么车型具体限制,但是一定要奢华+内凹的锃亮大条幅轮毂。车轮高度要尽量降低。

MPV,中型车,中大型车都是可以的。镶嵌镀铬条,水晶甚至钻石。车内讲究单色,一尘不染。

尤其是社团领袖,座驾绝不会是灰黑的内饰,后排的扶手要常备一瓶美酒才够格。

不同的社团有不同的徽标,所以在海外见到这种车起码别放肆。

一般来说,暴走族也不是一定都很温和的。动漫《头文字D》中,启介的FD就被暗算,比赛过后甚至差点被人堵了。还好来的是自己曾经的小弟。美国最爱大排量和皮卡车:

如果谈到美国汽车文化不提肌肉车简直对不起化油器。

肌肉车的兴起除了因为有发达的汽车工业,还得说是因为平民化的价格能让人负担得起。

大排量自吸V8后驱轿车,充满力量的外观,再加上轰鸣的排气声浪,嗡嗡作响的机械增压装置。

后轮扬起的烟尘和充满热切眼光的观众。

这是一种追求加速感的世界,非常适合公路一马平川的美国。他们热衷于一种叫做直线加速赛的竞速方式。通常是四分之一英里的赛程两辆车一决胜负,反正当时汽油便宜,可劲的踩油门也没啥。福特野马,雪佛兰科迈罗,道奇挑战者是比较经典的车型。毫不为过的说,很多美国小伙子的成长是和老爸在车库打理肌肉车分不开的。拥有一辆肌肉车是他们的梦想之一。

LOW RIDER和美国的墨西哥裔西班牙裔有关。

一台合格的LOW RIDER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会跳舞。

事实上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买不起新车的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研究买得起的老式汽车表达自我的一种形式。他们在车上喷涂各种五颜六色的拉花,开着低趴的车在街上缓慢行驶,放着大声的音乐,在车上尽情的欢呼跳舞。

跳不动的车,音响不够劲爆,不是老式汽车,这都不是合格的LOW RIDER。而今的LOW RIDER已经和嘻哈文化融为一体。在西海岸的年轻一族中广受欢迎,尤其是在海边。

永不退色的三幻神: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皮卡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一辆皮卡车不仅是工具车,也是舒适的乘用车。

当然,皮卡在老美的生活里面可不止是干粗活。

拉着一家老小或者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才是皮卡的重头戏。皮卡车每年最让人重视的就是牵引能力了,这也是厂商的重点宣传部分。皮卡不只是能拉木头,拉煤,还能拉着小船烧烤架在公路上飞奔。当然,房车方面虽然各个州安全设施规定不一样,但是准许牵引是肯定的。

一台皮卡车的意义在于你可以欢乐每一天。下雪了,挂上前置液压铲可以铲雪。下雨了,没事咱这车能涉水。四驱挂上就安全到家。节假日还能拉着一堆行李笑哈哈。目前最受欢迎的是美式皮卡,日式皮卡虽然销量也行,但是和美式皮卡还是没法争夺市场。德国不限速:

去德国不能错过德国啤酒配德式肘子,或者德国香肠。

能让你放弃美味的德国啤酒,仅仅喝可乐的只有是开车。开一台正经八百的德国性能车。

键盘车神质疑双离合,但是在他的老家德国,双离合那毫秒级的换挡体验确实让人爽快。对于日吹来说,最尴尬的事情恐怕是日系超跑也最终拒绝不了双离合的真香警告吧。

德国人收到的成年礼物里,总会有父母找机会送的一份驾照培训。

德国的驾考培训严格,而且基本是路面实训。咱们的科三是夜间灯光模拟,但是德国人就敢夜间让你驾车。德国人还告诉我一句俗语:有不喜欢妻子的丈夫,但是没有不喜欢汽车的男人。在德国,幼儿园阶段就会有交警来给小朋友们做交通安全课程。从源头上重视,造就了参与者高度的自觉和素质。

所以说他们红绿灯起步很迅猛,踹离合这种事常有。德国人很难理解我这种提前减速,张望路口左右的驾驶行为。

对于汽车的另一种热爱可以发现在他们勤快的打理汽车上。外观内饰都弄得干净就行,但是德国人并不喜欢魔改什么内饰。虽然是汽车的发源地,但是德国的二手车依旧很兴盛。买一辆车况好的二手车开并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大家都这么做嘛。

尽管高速部分路段不限速,但是最右车道还是需要注意的。而且大客车,卡车等车型依旧是不享有豁免,乖乖的最右车道按限速跑。

德国人很喜欢旅行车。

在欧洲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买家都会买四驱版旅行车,但是没有四驱的旅行车多少缺点灵魂。

开着一台旅行车出去度假对于德国人来说很轻松,他们还会在车顶装上行李,甚至说冲浪板。

在德国人眼里,他们并不多么热爱SUV。因为离地间隙并不是特别需要,他们更信赖操控性。意大利性能之都:

估计有人质疑,你咋不放超跑呢?

Group B的疯狂听说过么?蓝旗亚这个车厂,当初横扫的时候可谓是惊艳啊。

如果说德国人的顽固不会让他们放弃实用性,那么意大利人造车就完全不管你的舒适性了。

什么意思?

曾有一名职业车手晒出了兰博基尼(民用版)的车载视频,换挡的顿挫还带着人一顿一顿的。虽然说这车确实高转时刻声浪美妙,战斗姿态像是公牛突击。但是,如果你敢写舒适性,我觉得你这篇软文写的太差劲了。一台合格的意大利车必然是操控性运动性的,舒适性实用性这种事,你不要和工程师提这个。

虽然意大利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些世界级名车。但是餐馆老板和出租车司机非常乐意向你讲述这些车标的故事,尤其是罗马市民他们最支持的就是法拉利车队。就像是洛杉矶人支持湖人队那样。抱歉我不想举例中超或者CBA,这样恐怕会引起球迷互相问候的。玛莎拉蒂的故事还是要去博洛尼亚听听的。配合意大利人赞美他们的汽车,你需要意式咖啡和意面的陪伴。法国车的设计足够天马行空:

如果提设计颜值,法国车在外观内饰都是独树一帜。

法国人的设计美学和他们的奢侈品一样出众。虽然PSA的车目前在华销量并不好,但是在欧洲PSA可谓浪的飞起。狭窄的法国小路经常能看到法国车疾驰而过。法国人标定的高转发动机确实也不错,就是板车悬挂总被国内消费者所不喜欢。

法国车充满设计感,但是没人机工程学设计。

各种按键并不是按照驾驶习惯来,而是法国人独有的设计理论来。

反正独树一帜的事,法国人一直没少干。

法国人开车很猛,限速这种事只有到了摄像头和交警面前才比较乖。当然由于老市区,老建筑的存在,小车倒是法国人的最爱。因为好停车啊,方便停车。手动挡的销量确实也比较高,因为老司机更多。中国汽车文化野蛮生长:

在中国,只要你敢造车,就有人敢买。

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厂家都成功,但是总归会有人买车。

为什么我说是野蛮生长,从你踏进驾校的一刻起,有人告诉你正确的开车方式么?

几档就是几十,离合刹车一起踩。这种错误的应试教育口诀,为啥导致陪练这么火呢?

买车的时候更好玩,踹轮胎,关车门鉴定汽车。

关车门就安全?你比碰撞测试机构还懂汽车安全啊?还是说你这个所谓的亲朋好友比漫威英雄还身怀绝技?

拉火车,大锤砸防撞梁,站车门。4S营销更是精准迎合小白的心理活动。

买车的时候比谁都在乎安全性,却不知道安全配置工作的前提是你系安全带。

买安全带卡扣就先不说了,在方向盘上面镶嵌水钻。这安全气囊高速弹出,这不等于被霰弹近距离命中么?

车里摆着一堆挂件阻碍视线,驾驶附近贴着晚上看不清外面的黑膜,甚至还有人给大灯贴膜变黑?

我都不知道你们怎么拿的驾照,看不清路况你咋开车啊?

更让人迷惑的是,甚至还有家长让孩子开车取乐,或者让孩子把头伸出天窗。

鬼火少年开了汽车也是迷之风格:

鬼火少年突突突,闪瞎人眼跑不快。

汽配城改装最搞笑的就是花了钱,跑不快还损了车。曾经有M4车主去汽配城改装,花了几十万结果还没原厂马力大。当然这属于高级韭,一般鬼火少年装的是闪瞎眼的爆闪灯,魔鬼眼,大声的排气改个涡轮。

实际上呢,改发动机不改刹车,刹不住这不等于完了么?这点,很多鬼火少年都不知道。

总共预算也超不过几万,甚至有的人只有几千预算。他们去网购那些所谓的500一个的锻造轮毂就不难理解了,简直是非常热衷于请全村吃饭。

老司机所谓的经验之谈:

他们从来都是摆出一副我开车的时候你没出世的样子。

问题是现在的国产车也不需要跑200KM就趴路边修车了。96年的时候,这种事还不敢想象。

他们的经验放现在基本不实用,他们也并不懂汽车工业,他们只是有驾照而已。

现在的新车虽然有磨合期,你见到还有插着限流片的国产发动机么?觉得没有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翻用户手册。

厂家对汽车的保养要求,比这帮人甚至说车评人更懂。用户手册才是唯一的保养理论。

另外,年检啥样大家都懂。连老头乐都能成为所谓的新能源汽车,你指望能成啥正经文化。

我觉得这正是我们需要扭转的。榛名总结:

其实就像是一方水土一方美酒,各国有各国不同的风味。

但是中国汽车文化的纠偏,我觉得还是需要各方努力的。包括说从提高驾考培训做起,有些不实用的科目应该取消。包括说关停那些小作坊生产的破轮毂,对打磨卡钳的这种害人不浅的行为行政处罚甚至入刑。

希望我们的自主车也涨点志气,别总做PPT让我们空欢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