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人們購買物品的方式也日漸豐富,購買汽車亦是如此。大多數人購車的方式都是根據自己看中的品牌,然後去4S店看車、詢價、試車、購車。這也是買車最普遍的方式。

一般對於個人消費者而言,購車渠道主要分爲兩種:4S店和二級經銷商(俗稱汽貿店)。簡單來說,4S的車源由廠商授權,二級經銷商的車源一般都來自於4S店,某種意義上二級經銷商扮演着幫助4S店分攤銷量的一個角色。

既然車子來源相同,爲何汽貿店的價格會比4S店要來的便宜?

做個簡單的類比,就像淘寶和天貓商城,同樣的商品,天貓商城的單價往往要比淘寶高。因爲天貓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後的運營成本更加高,導致了商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汽貿公司的運營成本相對低,其主要利潤來源是服務費、裝潢、保險等。這也是爲什麼汽貿公司可以將車價做低的原因。

對於消費者去汽貿公司購車有三個關鍵點需要額外注意:車源、購買流程以及售後服務。

先撇開車源和售後這兩點,因爲隨着法規政策等完善,車源和售後問也漸漸日趨完善,消費者在這方面遇到的問題也相應隨之變少。

會讓消費者在汽貿店消費

時栽跟頭的,往往是購車流程

● 車輛合格證貓膩多

汽貿公司的現金流一般都會比較喫緊,不少汽貿公司會用汽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以此貸款套現,用來購買下一批車輛或者償還上一批車款。

汽貿公司通常會以種種理由拖延甚至抵押購車者的合格證,這樣的做法必然損害了消費者們的權益。

所以在購車之前一定要了解合格證是否能按時交付,必要時最好留下協議憑證。近幾年來,汽車合格證融資擔保的糾紛屢見不鮮,這也在汽車類投訴中排名前列。

● 低價誘惑

汽貿店的優勢主要是價格低,在面對低價誘惑的同時,消費者們也應該擦亮雙眼。

汽貿店通常會在裸車價外徵收一筆不小數目的額外費用。出庫費、上牌費、裝潢、保險,一通算下來,如果購車總花費比4S店便宜不了多少甚至貴於4S店,那就大可不必在汽貿店購車。

另外,購車時還要確定所謂的優惠是不是落到車價本身上。某些汽貿公司的優惠會通過油卡、裝潢、保養等方面來抵扣,這也是汽貿公司偷換概念的手段之一。

● 強制保險

汽貿公司的利潤渠道有一部分來自保險的抽成,所以在汽貿公司買車時,消費者們在保險方面也要小心謹慎。有些汽貿公司會強制消費者購買保險,保費高、保額低,保費與實際車價不符等問題也曾發生。

● “定金”還是“訂金”

同音不同字,可能就是這一個字,會讓消費者損失幾千甚至上萬元。一般而言“訂金”指的是意向金,並且可以退還或者在購車時抵扣車款,而“定金”則具有法律效應,商家有權不予退還。所以在簽訂購車合同時,切記要分辨這字裏行間的區別。

當然以上四點是較爲普遍的流程問題,消費者在汽貿購車時必須多加註意,不要貪圖一時便宜。

小智結語

小智還是更爲推薦去正規4S店購車,畢竟買個放心。如果去汽貿店購車,也需多些“心眼”,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購車時,你遇到過哪些“坑”?

關注“智選車”,瞭解更多有趣、有用的汽車資訊,還有選車神器幫選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智選車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