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當時面對的主要敵人就有3個,分別是:以東北地區爲根基,控制北京政府和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其麾下有35萬軍隊;以河南洛陽爲老巢,控制黃河和長江中游數省的直系老牌軍閥——吳佩孚,其麾下有20萬軍隊;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剛剛崛起,號稱“蘇浙閩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的直系新興軍閥——孫傳芳,其麾下有20萬軍隊。

相對而言,北伐軍的實力則非常弱小。1926年上半年北伐開始前,國民革命軍剛剛完成整編,共計編成7個軍,總兵力將近8萬人;加上湖南軍閥唐生智部隊改編而成的第8軍,也就勉強達到10萬人。可就是如此劣勢的兵力,北伐軍從士兵到各軍軍長,乃至總司令蔣介石,幾乎人人都對誓師北伐、結束北洋軍閥統治抱有極高的熱情,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北伐是剛剛過世的孫中山先生最大遺願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從鴉片戰爭開始,因爲目睹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欺壓和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孫中山先生爲此獻出畢生的努力和心血,先後建立了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和第一個全國性革命政黨同盟會,並多次發動革命,最終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此後,他不僅一手締造了中華民國,還一手締造了廣州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並兩次發動北伐,試圖消滅北洋軍閥,統一全國。雖然孫中山先生在前1年剛剛去世,但其威望依然無人可比,在完成其遺願這件事上,自然人人不敢落後。

其次,五卅慘案激發了基層官兵的戰鬥熱情

1925年5月30日,上海英租界巡捕在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前悍然向遊行羣衆開槍,當場打死13人,重傷數十人,逮捕150餘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不消兩三個星期,上海南京路槍聲已震動了全國各重要城市,直至最偏遠的城鎮,全國各地都援助上海工人學生的運動”。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反軍閥、反帝國主義局勢,迫切要求廣州革命政府出兵北伐,結束十多年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中挽救出來,這一迫切願望讓國民革命軍官兵們感到重任在肩,紛紛支持北伐。同時,國民革命軍每月耗費400萬軍費,佔廣州政府收入的5/6,爲了證明這筆錢花得有價值,最好的辦法就是北伐。

最後,蔣介石等高層希望借北伐擴大地盤或獨佔廣東

廣州革命政府建立之初,就是各路軍閥部隊的“大雜燴”,後來雖經多次整編,依然有湘軍、滇軍、桂軍等多股勢力,其中僅湘軍就有譚延闓、程潛等多名將領指揮,彼此爭權奪利,沒有一刻停止。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介石希望藉助北伐將各部隊從內部矛盾和互相傾軋中引開,進而藉機最大限度將軍權集中在自己手中。粵軍即第4軍首領李濟深則希望借北伐將外省部隊調出,然後將廣東完全置於自己的掌控之下;湘軍即第2、6兩軍希望北上返回湖南老家;桂軍即李宗仁第7軍則希望打出廣西,緩解新桂系的財政壓力。

此外,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等人雖然兵力龐大,但北伐軍並不準備一次性對這75萬大軍作戰,而是先易後難,先從吳佩孚下手,然後是坐山觀虎鬥的孫傳芳,最後在馮玉祥西北軍和閻錫山晉軍的協助下共同解決實力最強的張作霖奉軍,這樣每次對付的敵人就非常有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