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北宋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人才,他頭上閃耀的光環曾經遮掩了多少人的風采。他的出現是一個偶然,也是造物主的偏愛。然而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在給他帶來鮮花和掌聲的同時,也讓他走上了荊棘叢生的人生之路。

  東坡的詩詞豪放雄健、揮灑自如;他的人生態度頑強不屈、自強不息。我們讚美蘇軾的豪情滿懷,也同情他的仕途坎坷。他與弟弟蘇轍的手足情,與妻子王弗的生死情,還有與愛妾朝雲的不了情,都曾經深深地感動過我們。暮年的蘇軾看破紅塵,更加讓人看出他的真誠和豁達中隱藏的悲傷。

  行香子·秋與 宋代:蘇軾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詩人在這首詞中借秋日病癒,抒發了仕途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流露出風燭殘年的悲傷。上片寫景抒情,擬人化的寫法,講述秋風與人對話。詞人面對蕭瑟秋景,衰容劇增,以問句的形式寫出有冤無處訴的憂鬱和憤激。

  “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這三句濃縮了多少酸甜苦辣,也高度概括了生活的艱難和心情的波瀾,顯示出作者對很多事情的絕望。“霜風”渲染出秋日的蕭瑟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哀怨的基調;“衰容”也遮掩不住各種挫折帶來的鬱結,欲避不能、欲訴無人。

  下片敘事議論,早上醒來走到庭院,感嘆時光易逝,來日無多。詩人的處境讓他沉醉於千鍾美酒,任憑酒花雪白,眼花繚亂,燭花火紅。“光陰似箭”,強烈地表現出詞作的感傷之情;“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一覽無餘地刻畫了蘇軾狂放不羈的醉態。

  作者在詞中描述了兩幅衰容,一個是昨夜霜風入梧桐、今朝蕭瑟襲心中;另一個是病後意慵懶、酒後眼花亂。作者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和心境之秋,風格悽婉,情感沉鬱。我們的詞人命運多舛,回望一生的漂泊不定,過往的淡然灑脫都隨風而去。褪去了才子的傲然,暮年的東坡卻顯得更加悽慘。

  蘇東坡一生磨難,在讀者心中他卻是一位文學巨匠。身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前後赤壁賦,字有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弟子有蘇門四傑,更有無數感天動地、迷死讀者的絕妙詩詞。但是蘇東坡也是凡俗蘇子,更有切膚之痛。

  他雖然少年成名,卻中年喪妻,晚年孤苦。仕途不順、人生曲折,讓他曾經心灰意冷。即使背井離鄉,流落下層,他卻不改曠達灑脫的本色。然而晚年的孤獨和困苦終於讓東坡先生有些難以招架,於是只有借酒澆愁,“都將萬事,付與千鍾”,管它身外風雲變幻,我自狂醉後恬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