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桑白蚧爲害特點】:

桑白蚧在陝西關中獼猴桃產區均有分佈危害。並逐年呈上升發生趨勢。桑白蚧以若蟲及雌成蟲羣集固着在枝幹上吸食養分。嚴重時枝蔓上似掛了一層棉絮。被害枝蔓往往凹凸不平,發育不良。嚴重影響了獼猴桃樹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花芽形成,削弱了獼猴桃樹勢。由於蟲體小,羣衆往往誤以爲是病害發生。噴殺菌劑防治沒有效果。

【獼猴桃桑白蚧發病規律】:

桑白蚧是危害多種果樹的一種主要害蟲。屬同翅目。盾蚧科。雌蟲:介殼灰白色,長2~2.5毫米,近圓形,背面隆起,有明顯螺旋紋,殼點黃褐色,偏生殼的一方。介殼下的雌蟲體橙黃色,體長約1.3毫米。寬卵圓形,無足,蟲體柔軟,腹部分節明顯,有3對臀角,觸角退化成小瘤狀,上有1根粗大的剛毛。

雄蟲:介殼灰白色,長約1毫米,兩側平行,呈條狀,背面有3條突出隆背,殼點橙黃色。位於殼的前端。從雄蟲殼下羽化出的雄成蟲具卵圓形灰白色翅1對,體橙色或橘紅色,體長0.65~0.7毫米。腹部末端有1針狀刺,陝西關中地區一年發生2代。3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取食。4月中旬開始產卵於殼下。第1代若蟲5月下旬進入孵化盛期,孵化期較整齊。7月下旬爲第2代若蟲孵化盛期,10月上旬雌雄交配,10月下旬以受精雌成蟲寄生枝幹進入越冬狀態。

雄成蟲壽命極短,僅一天左右,羽化後便尋找雌蟲交尾,午間活動,交尾4~5分鐘,不久即死亡。雌蟲平時介殼與樹體接觸緊密,產卵期較爲鬆弛(防治最有效時期),若蟲孵化後在母殼下停留數小時而後逐漸爬出分散活動一天左右,多於2~5年生枝蔓上固定取食,以枝蔓分叉處和陰面密度較大。約經5~7天開始分泌出綿毛狀白色蠟粉覆蓋於體上,逐漸加厚,不久便脫皮,脫皮時自腹面裂開,蟲體微向後移,繼續分泌蠟質造成介殼。雄若蟲期2齡,脫第2次皮羽化成蟲。

受害嚴重的植株,春秋發芽遲緩,越冬雌蟲發育也較緩慢。產卵期比受害較輕的樹推遲10天,就全園來看,發生期不甚整齊。給藥劑防治帶來一定的困難,對此可以考慮分批防治的辦法。

【獼猴桃桑白蚧防治方法】:

以若蟲分散轉移期化學防治爲主,結合其他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1)加強植物檢疫,防止苗木、接穗帶蟲傳播蔓延。

(2)農業防治方法。①用硬毛刷或細鋼絲刷輕輕刷掉枝蔓上的介殼蟲體。②剪除病蟲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夏剪時剪除頂端開始彎曲的或已經相互纏繞的新梢,過度鬱閉的應及時打開光路,疏除未結果且下年不能使用的發育枝、細弱枝和蟲害嚴重的病蟲枝等,將蟲枝帶出燒燬,通過減小蟲口基數和提高透光率來抑制桑白蚧的滋生繁殖。③發生嚴重的果園通過深翻改土、增施農家有機肥、果園種植綠肥:配方施肥、葉面噴肥等措施加強果園田間管理,促進果樹枝條健壯生長,恢復和增強樹勢。

(3)生物防治方法。注意保護及利用天敵:桑白蚧的主要天敢是紅點脣瓢蟲及日本方頭甲。果樹生長季節5—6月份是天敵發生盛期,在用藥上要注意使用有選擇性藥幫,儘量在天敵盛發期不噴或少噴廣譜性殺蟲劑。

(4)化學防治方法。休眠期防治:春季萌芽前噴5%柴油乳劑,或95%溶敵機油乳荊50倍,或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0%安民樂乳油1000倍液。

若蟲分散轉移期(5月下旬、7月中旬)用25%蚧死淨乳油1000倍液+0.1%洗衣粉液,或40%速撲殺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水劑2000倍液。或用優樂得25%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20%殺撲磷噻乳劑1500倍液等噴藥防治。噴藥時重點對準介殼蟲重疊危害嚴重的枝蔓分叉處及背陰面淋洗。殺蟲劑應交替施用,每個孵化盛期(若蟲分散轉移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連噴2-3次藥,可有效防止桑白蚧的發生蔓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