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立即立14歲的長子朱標爲皇太子,這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太子,然而,過了36年,明朝皇帝換了2個人了,纔出現第二任皇太子,此人就是朱高熾。朱高熾的太子之位來的非常不易,幾度差點被廢,還好有個好的太子妃,幫了她很大的忙。本文小編要說的是:皇帝大罵太子,太子妃端來一盤“食物”,逢凶化吉。

先簡單介紹一下朱高熾,朱高熾是朱元璋的孫子,朱棣的長子。朱棣作爲朱元璋的第四子,10歲被封爲燕王,16歲迎娶徐達之女徐氏爲燕王妃,17歲去北京做藩王,18歲的時候,就生下來第一個兒子朱高熾。聽說遠在北京的朱棣給自己添了個孫子,朱元璋大喜,特地賞賜了不少禮物。然而,等朱高熾逐漸長大學走路時,朱棣才發現,這個兒子原來是個瘸子。

隨後,燕王妃又給朱棣生下次子朱高煦,和弟弟朱高煦比起來,朱高熾簡直太不優秀了,他不僅腿瘸,而且身體肥胖,讀書寫字還行,若是騎馬打仗,根本就是個廢人。但朱元璋一直提倡長子繼承製,所以,朱高熾被朱元璋欽定爲燕王世子,成爲燕王的繼承人。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繼位後主張削藩,朱棣在北京起兵,歷經3年多打敗建文帝,燕王成爲了皇帝,當年的燕王世子雖然是朱元璋欽定,但朱元璋定的是世子,又不是太子,所以,關於皇太子的人選,朱棣一直非常糾結。

爲何糾結?因爲長子朱高熾雖然腿腳不好,但威望還是有的,是嫡長子,衆望所歸。次子朱高煦能征善戰,頗有朱棣當年的風采,而且,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朱高煦立下大功。朱棣也曾想立朱高煦爲太子,但廢長立幼,也說不過去。此時,在大臣解縉等人的勸說下,永樂二年,朱棣終於下定決心,立長子朱高熾爲太子,並且把朱高煦調離南京。

朱高熾能成爲太子,因素有很多 ,除了他是長子、又是燕王世子,深得人心外,還有兩點不能忽略,第一是他有個好兒子朱瞻基(後來的明宣宗),朱棣非常喜歡這個孫子。第二是朱瞻基有個好媳婦張氏,朱棣和妻子徐皇后對這個兒媳婦非常滿意,太子妃張氏是著名的戶部尚書張昶的妹妹,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親自指婚,把她許配給燕王世子朱高熾,自從嫁到燕王府後,張氏勤儉賢惠,孝敬公婆,朱棣夫妻倆怎麼看這個兒媳婦都順眼。

朱棣雖然是個英主,但他還是個“喫貨”,兒媳婦張氏做的湯餅,是朱棣最愛喫的美味。朱棣從北京到南京,最愛喫兒媳張氏做的湯餅,一直沒變過。因爲這個愛好,永樂年間,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朱棣看太子不順眼,大罵太子,甚至想要廢掉太子,這時太子妃在宮中的眼線就會迅速把消息傳遞出去,太子妃立即做好湯餅,親自把這一盤特殊“食物”孝敬給公公朱棣,朱棣立即改口笑曰:“太子多勉!”(太子要多多努力),這個方法屢試不爽,不管太子遇到多大的麻煩,準能逢凶化吉。之所以要把“食物”加引號,因爲湯餅已經超出了“食物”的範疇,簡直是太子的大救星。

作爲明朝的第4位皇帝,朱高熾因爲是嫡長子,又因爲有個好兒子才被立爲太子,但他的太子之位能坐穩,他的媳婦張氏功不可沒。但張氏也不只是會做湯餅,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張氏成爲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她歷經6朝,對大明朝有很大的貢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