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要點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驅動;全面開放。   

一、調整經濟結構

調整經濟結構,核心是調整支柱性產業。產業政策調整的方向是“退二進三”:兩個傳統支柱產業要轉爲一般性產業,即傳統制造業與房地產業,現在傳統制造業存在的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對策是去產能,房地產業過去一直保持20%的增長速度,而且引發的產業鏈條很長,存在主要問題是資產泡沫;三個產業將上升爲未來的支柱產業,即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現代製造業。

1、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個概念有兩個關鍵詞:戰略、新興。有兩個特點明顯:市場巨大;短期內技術能夠突破。未來將成爲趨勢,具體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

2018年工作和改革要點是: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羣;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新興產業統計;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帶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範圍,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2018年至少降低30%。

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材料和“互聯網+”將是2018年改革的重點方向。

2、服務業

我國已經進入以服務業主導產業的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1)消費服務業。包括餐飲與商貿、醫療與健康、養老消費服務、兒童消費服務、家政消費服務、信息消費服務等。中國目前特別缺乏養老消費服務。

(2)商務服務業。包括金融綜合服務類(例如商業銀行服務,投資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隸屬於金融綜合服務)、會計和律師專項技術服務、投資諮詢服務、園區管理類服務等。

(3)生產服務業。生產服務現在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在產能過剩條件下,一個很重要的解決方式是靠生產服務(例如外包服務)。

(4)精神服務業。包括影視、旅遊、文化、出版等都屬於精神服務,其中影視、旅遊、文化發展空間較大。

2018年將會出臺現代服務業改革發展舉措,促進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促進各行業融合升級。

3、現代製造業

現代製造業將成爲中國支柱型產業。重點包括:航空器與航天器製造、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核電裝備製造、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製造、現代軍工製造、特種加工和大型重型數控成形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等。

2018年將重點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2018年鋼鐵產能將會壓減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