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文婕,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小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校本課程建設推進項目專家組成員、全國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祕書長、廣東省少先隊輔導員導師團高級導師及多家廣東省名校長和名教師工作室導師。開辦華南師範大學首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爲農村學校設計“AI教師”,探索用案例的方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

曾文婕 開辦華南師範大學首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爲農村學校設計“AI教師”,探索用案例的方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在同行和學生們眼中,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曾文婕是一個沒有“倦怠期”的人。 十餘年來,她參與創辦的華南師範大學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共爲廣東培養500多名小學教育人才,其中許多人已成爲獨當一面的小學教育“名師”。 壹 辦新專業,爲廣東培養高水平小學教師 與教育結緣,對於曾文婕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 她出生在四川一個教師家庭,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是小學教師。耳濡目染之下,曾文婕從小就立志——當老師,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2004年,她來到華南師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記憶中講臺上的教師形象與所學理論漸漸融合。“這一行,越學越愛。” 2007年,曾文婕博士畢業留校任教。當時,華師準備將已有的小學教育方向申報爲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該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問她:“你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在老教授的指導下,她一頭扎進這個新專業中。2009年,華南師範大學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首次招生。 辦一個新專業,有數不清的瑣事。特別是開辦的第一年,大量相關事務需要處理。而且,有家長質疑:爲什麼我的孩子這麼高分考到華南師大,將來去教小學,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學生們也一度有過困惑,別的一些專業大三、大四纔開始見習,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則從大一就開始到廣州華陽小學、東風東路小學等學校見習,這不是自討苦喫嗎?曾文婕告訴學生們,這是爲了儘早全方位鍛鍊他們的專業能力,包括班級和課堂管理能力、教學能力、學生學習評價能力以及與學生和家長相處的能力等。她把自己在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方面提出的“學習”視角、“學習爲本”的教育理念教給學生們,在一批又一批准小學教師們心中播下種子。 十餘年過去了,華南師大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成了廣東小學教育界的名招牌,不少畢業生成了教學名師。廣東很多小學的老師、校長也慕名來到華南師大學習培訓。廣東省內外高校本科生也踊躍報考華南師大的小學教育碩士。 貳 創新理念,開發“AI老師”、校本課程 2018年開始,華南師大小學教育專業開始招收公費定向培養師範生,爲廣東農村地區培養小學教育人才。 農村師資力量較弱,老師往往身兼多職。結合農村教學新需求,曾文婕開始思考,怎麼爲農村教師減負,同時還能讓農村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爲此,她與同事一道帶領團隊結合智能化研究,開發了“小學全科AI老師”。 她告訴記者,“AI老師”可以把所有名師的課都“學習”下來,生成多種課程預案,完成基本的課堂教學。這樣,真人老師就可以更多地專注解決課堂中的具體問題。農村的孩子也能接觸到更現代的教育、課程與教學理念,來到AI老師與真人老師聯合執教的“雙師課堂”。 今年,她又列下了一堆新計劃:把“雙師課堂”從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拓展到更多學科;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以學習爲中心的評估理論建構研究”,解決課程與教學評價改革的“卡脖子”問題;開展省文化繁榮發展專項資金青年文化人才創新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案例創編和文化宣傳”…… 近年來,她還開發一系列“學習爲本”的小學校本課程,她主編的《小學教育學》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曾文婕,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小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校本課程建設推進項目專家組成員、全國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祕書長、廣東省少先隊輔導員導師團高級導師及多家廣東省名校長和名教師工作室導師。曾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

做教育要特別有定力。我們做的事,可能十年後才能看出效果,但十年後再做,就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