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说,在足部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之前,糖尿病足病变已经发生,而被迫截肢,是因为感染无法控制。早在1956年时,1位叫奥克勒的大夫发现,很多患糖尿病的人,会出现烂脚,于是,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对于患者及家人来讲,感觉心惊的事情,就是听到又有糖友截肢的消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每年因此导致的截肢超过6万例。那么,问题来啦,是不是脚上出现了明显的伤口和溃疡,才算糖尿病足?应该怎样判断病情,如何预防呢?咱们现在来看细节。 早在1956年时,1位叫奥克勒的大夫发现,很多患糖尿病的人,会出现烂脚,于是,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1972年,这个概念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定义。现在,糖尿病足的确切定义是,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踝关节及足部的感染、溃疡形成,以及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的学术定义,对于咱们普通百姓而言,需要把握2个要点,血管、神经受损;足部结构改变。就是说,在足部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之前,糖尿病足病变已经发生,而被迫截肢,是因为感染无法控制。糖友们一定要记住,等到脚上的伤口难以愈合的时候,才想到自己发生了糖尿病足,那就晚啦。 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因为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造成末梢血管损伤,影响血液运输,而咱们的脚,是承受全身重量的部位,还要在走路的时候,缓冲地面的压力,容易遭受创伤;高血糖还会造成周围神经受损,导致感觉功能下降,对微小的创伤难以产生痛觉传导,从而忽视伤口的存在;神经损害还会导致足底结构变化,受压不均衡,部分足底着力过大,容易产生损伤。足部组织损伤后,容易发生感染,伤口便难以愈合。 糖尿病是1种慢性疾病,血管和神经受损不断累积,糖尿病足发生后,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因此,糖友需要从细节之处观察,及时通过早期症状,识别糖尿病足,发现5类表现,就要及时就医。第1个表现是皮肤瘙痒,皮肤干燥而无汗,肢端发凉、浮肿、干枯,皮肤颜色发暗或出现色素斑,汗毛脱落增多;第2类现象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迟钝。 糖尿病足早期的第3类表现,是出现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丧失,走路像踩在棉花上,或者是走路后腿痛,休息后才能缓解,这叫间歇性跛行;起初走几百米后出现腿痛,随后,走几十米就腿痛;第4类表现是足部出现形状改变,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或者发生骨折;第5类表现是肢端皮肤干裂或出现水泡、血泡、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这5类表现,具备其中的1点,就不要再等啦,抓紧挂号,马上检查。咱们这儿,大约近30%的截肢是由糖尿病足所致,是创伤性截肢的首位病因;发生糖尿病足后,截肢率超过19%。相信这个数据,能够引起糖友及家属们的警惕。 预防糖尿病足,具体措施有6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1个都不能少。第1是戒烟,如果吸烟,血管发生堵塞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第2是控制血糖,防止血糖波动;第3是仔细观察,发现脚上出现红肿、破皮,感觉脚麻,需要及时就医。糖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将护脚视为重点,洗脚时要试好水温,防止烫伤,洗脚后用软毛巾擦拭,如果皮肤干燥,可以涂抹凡士林软膏;第4是选好鞋袜,要穿宽松、透气的软底鞋,有条件者可选用特制的糖尿病专用鞋;袜子要选柔软的分脚趾棉袜;穿鞋袜前要仔细检查,防止异物伤脚;第5是认真修脚,避免剪伤,不穿露脚趾的凉鞋,不要做足部针灸或相关创伤性治疗;第6是适度运动,特别是出现间歇性跛行后,不要因为疼痛而彻底放弃活动,如果行走困难,可以坐在床上适当活动下肢。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