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封建思想較爲嚴重,重男輕女思想也較爲普遍。不過,今天小編要介紹這名奇女子,她雖爲女兒身,卻巾幗不讓鬚眉,7歲就能作詩,被稱爲女中名士,40歲還能上陣殺敵,她的事蹟還被寫入了《三字經》。此人便是謝道韞。

東晉時期,謝道韞出生於一戶豪門世家。她的父親是安西將軍,弟弟謝玄是東晉名將,叔叔謝安則是當時的宰相。謝家可謂既是書香門第,又是習武世家了。在這樣的環境下,謝道韞雖是一介女流,但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後來,謝道韞的父親去世後,謝道韞便由叔叔謝安來撫養。謝安平時會常常教導她讀書識字,還時不時的出題考她。所以,小小年紀的謝安便飽讀詩書。在她7歲時,謝安在一次家庭聚會中,隨口問她:“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道韞笑而答道:“若爲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對她大爲讚賞。此事傳開後,年僅7歲的謝道韞被人們稱爲“詠絮之才”。

隨着年齡的增長,謝道韞慢慢到了適婚的年紀,當時王家和謝家是權傾一時的兩大豪門,爲了給謝道韞挑選一名合適的夫婿,謝安便想讓謝道韞在王羲之的7個兒子中選擇,謝道韞左挑右選,最終選擇嫁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然而,婚後謝道韞才發現,王凝之並不像父親似的愛好讀書寫作,他爲人木訥,相貌平平,這令謝道韞很是失望。平日裏,兩人交流很少,坐在一起幾乎沒有話說。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生活,每次王家文人聚集起來吟詩作賦之時,謝道韞就會坐在簾子後聽他們辯論,以此來充實自己。

一轉眼,謝道韞已經到了40歲了,此時的她已經是一位有着4個兒子,1個女兒的母親。這一年,孫恩攻入會稽,王凝之作爲會稽內史,竟然不發兵抵抗,而是開壇祭神,祈求得到神明的救助。之後,會稽被攻破,王凝之被殺,幾個兒子也都死於非命。謝道韞雖然悲痛,但還是將府內的家丁組織成一支隊伍,殺出了重圍。40歲的謝道韞抱着3歲的外孫,手持大刀,一路手刃數名暴民,盡顯英姿。然而,最後還是被俘虜。孫恩本打算殺了她,但謝道韞卻發出抗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被其英勇折服,不僅沒有殺她,還將派人將他們都送回了會稽。

此後,謝道韞沒有再嫁,也並沒有因家破人亡消沉下去。她平日裏寫寫詩詞,還以文會友,與年輕人談詩論道,也會教一些後輩很多知識,無數學子被她栽培。縱觀她的一生,生於豪門,敗於豪門,但她處變不驚的淡定,和內心強大的獨立,卻是與家世無關的。如此淡然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對此,你如何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