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棨②字乐闲,自号梅泾老农,画受石门方薰③指授,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多称精妙,尤喜写蔬果,点染生新,书法颜褚,兼爱祝允明行草,著有《画学钩玄》,其弟子陈莲汀铣④能得其传。某年岁暮解馆归乡时,主人陈彝买舟送行,董燿登舟,则见船上无端多出许多书来,再视之,皆为昔日于书肆中所见而无力购置者,讶问船家,谓买舟者所赠,原来是陈彝听闻此事后,购以贻之也。

释 文

香林五兄世大人阁下:

前接还书,示以直幅,已悉。兹绘上山中幅两幛,又字一幅,共三件,伏希教正。许润望代为乞取,感谢不尽。八幅亦希寄下,春间可动笔也。率泐布上,并谢清心,容余续布。即请

潭安,不一一。

余芳先生叱候。

世弟董燿①顿首

廿五日午刻

钤:景郑持赠

题记:

‍ 此董燿手札一通。燿字继华,号枯匏,浙江秀水人。父棨②字乐闲,自号梅泾老农,画受石门方薰③指授,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多称精妙,尤喜写蔬果,点染生新,书法颜褚,兼爱祝允明行草,著有《画学钩玄》,其弟子陈莲汀铣④能得其传。燿承家学,画工山水,亦能承其父指授,博览群籍,旁及内典,清道光、咸丰间,父子画名俱著。濮川今邑乘仅载棨事迹,而不及燿,当所漏遗。燿画今亦稀传,笔札更少。先兄曩辑明清画苑尺牍,亦未访得其父子手迹也。此札卅年前无意中得之,幸未罹厄,即奉逸梅翁,可补画苑尺牍之遗焉。

己未十月二十五日,潘景郑识

乔梓并辉秀水,丹青妙笔残鸿。百年遗献难重问,画苑亦空蒙。 短简羽鳞漫展,几多风雨留踪。奉君一纸心珍寄,好入锦囊丛。

调寄《锦堂春》。

逸梅翁指正。

寄沤呈稿

钤:景郑、景郑倚声、己未七三翁、荥阳宗老

小 注

① 董燿(1800—1883),初名炳垣,字继华,一字小农,号枯匏、寿鸳老人,浙江嘉兴人。画家董棨之子,亦精书画,其平远山水枯淡有神,工小楷。著有《养素居诗稿》。

② 董棨(1772—1844),字汉符,号乐闲、石农,别署梅泾老农,浙江嘉兴人。清代画家、篆刻家,往来于嘉兴、湖州等地,生性节俭,所得书画润资大半接济乡里。著有《养素居画学钩深》。

③ 方薰(1736—1799),字兰士,号兰坻、兰如、懒儒、长青等,别署语儿乡农,浙江桐乡人。精书画,深得宋元人精髓,尤工写生,与奚冈齐名,并称“方奚”。著有《兰坻诗钞》《山静居画论》等。

④ 陈铣(1785—1859),字春台,号莲汀、抱瓮、幼庵、梅泾外史,浙江桐乡人。清末书画家,画学董棨,书学梁同书,书画皆卓绝一时。性豪逸,喜吟咏,好古精鉴。

‍笺 释

郑逸梅先生《纸帐铜瓶室文丛》之《小富则集而藏》中记有此札,《补遗之三》文中称潘景郑见贻的书札特别多,并举例若干,谈及此札时谓:“有董枯匏札,董工山水及蔬果,陈莲汀从他为师,书札流传绝少。当时潘博山辑《明清画苑尺牍》,枯匏手迹,付诸阙如,这札由景郑在无意中得之,可是《明清画苑尺牍》已印刊成书,不及收入了。”

此札上款“香林”未知何人,札中文字言及“许润”,可知董燿尝有鬻画经历。1878年7月31日《申报》刊登有广告《书画镌刻助赈》:“濮院镇书画诸名家,现悯豫省奇荒,咸减润例以助赈款。计扇件或书或画只收大钱百文。其中如董枯匏先生,耆儒硕望,尤足弁冕群英,至其余诸君姓氏及寄交地址,详列于本报后幅告白,姑不赘述。”此助赈广告又列有同一时期鬻画者之润格:“上海员渔隐立愿画石五百件,扇面册页每张止收大钱二十文。金君免痴又立愿行书五百件,扇面册页每张四十文。”由是可见董燿润格远高于同时期濮院诸家。

谭献曾撰《董处士家传》,谓董燿幼秉异慧,五岁就读,偶见《弥陀经》,遂嗜释氏内典家言,过目成诵,并且十岁时即撰有《弥陀经注》。蒋宝龄《墨林今话》又记尝携子于香海寺识得董燿,并“曾见其于贝多叶上写经十余种,细如蝇头,未易为也”。可知董燿与佛门甚为亲近。

董燿著有《养素居诗》,其中诗作多有出尘之意,如《题钱小林梅花亭图》诗云:“亭前香不断,无数梅花林。明月忽当户,幽人空此心。举头见孤鹤,挥手弹清琴。应梦罗浮去,云山深复深。”又有《咏闽兰不开花》,诗云“孤芳不媚世,空谷甘寂寞”,意颇旷远。然谭献《家传》谓其“方壮盛日,锐乎有用世志,顾连失意有司试,侘傺成心疾,三载病矣”,后得友人驰书相慰,始得爽然,继而寄意诗画,友教邻邑。可知佛门之无欲,未必不出自仕宦之企望。

《清稗类钞》有记陈彝赠书董枯匏事,颇令人羡。董燿尝为仪征陈氏塾师九载,授课之暇,日往书肆,纵览插架所有,因囊中羞涩不能悉购,只好每日于肆中读至晡时,方踽踽而归。某年岁暮解馆归乡时,主人陈彝买舟送行,董燿登舟,则见船上无端多出许多书来,再视之,皆为昔日于书肆中所见而无力购置者,讶问船家,谓买舟者所赠,原来是陈彝听闻此事后,购以贻之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