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遗憾,你看人太不准了,你选择的对象错了,所以你才会有一种做好事做出郁闷来的感觉,你在得不到回报之后才会说以后不理会他们家的小孩。因为居下,你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帮助之人的需要为基准,当成功地帮助了一个人,除了心怀感激还有什么。

小编昨天写了一则微头条,帮邻居带娃,去邻居家买一个馒头,居然收钱。详细如下:

他家做生意忙,小孩没人带,三天二头来我家玩,来我家吃的喝的随便拿,他生意顾到了,小孩也顾到了。我基本是不买馒头的,一次我小孩要吃就买了一个。这个网友付给邻居1块钱,结果邻居一句推辞也没有就收了。

她很郁闷,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得不是1块钱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邻居连个客套都没有,起码得说一下不要,不要之类的假客气,觉得邻居没有感恩之心而郁闷。

我也没有想过这则微头条居然吸引了很多人驻足留言。


我当时点评引用达摩与梁武帝的对话来表达我的观点,被很多人反驳,后来我又加了这么一段话:

他送你一次做好事的机会你为什么不心怀感激之情呢? 若你只想选择交换,那你第一步应该是找到一个对的人进行交易或者交换。何人有错呢?若能明白人生又有何怨?烦恼又从何来呢? 想明白了,然后慢慢的调整自己自然一切水到渠成。人生路本来就是一场修行,真有对错吗?

底下不认同的居多,很多人提出很多反对意见,这就是我写这一篇文章的初衷,我一一回复他们的观点。

这是典型的做好事做出郁闷来的事件,这种事情估计挺多网友遇到过,所以才会引发热议。

为什么做好事会做出郁闷来呢?

有一个网友留言:来来来,给你一次感激的机会,捐点钱给我。

还有一个留言:这么说,我想时时给机会楼主来行善!微信转账行吗?转完账你得感谢我啊!

这句话是针对我上面“心怀感激”这段话说的。

他们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将捐钱当作是行善。这就是他们不认同的根源。

如果行善这么简单,那就不叫行善了。


行善并不是为了行善而行善,比如我给他们钱,我施舍给他们钱,这就是行善吗?当然不是。

行善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对方是真的需要帮助,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那才是行善的根源。如果对方并不需要帮助,你为了行善而去行善,那是真善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有媒体报道,重阳节送温暖,有些老人一天之内被温暖了好几次,头发被理了好几次,被子被整了好几次。

从社会角度来说,的确要提倡这一种行为,有时哪怕是作秀也是需要的,这也是一种引导,但是作为个人需要这种吗?

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给别人看还是出于本心呢?如果只想展示给别人看,你求的不是善,而是名。

行善的第二个前提就是自己得有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有时候我们的能力未必能够满足。比如你不会游泳,有人掉进水里,你怎么办?你说我看到他们掉到水里,我必须要救他们,我不会游也要跳下去,不然我的良心不安。对于这种做法,那不是行善,那是妄作。如果你会游泳,但是你害怕跳下水遇到危险不去救,那显然就有些问题了。

有个网友的观点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遇到碰瓷的您是不是也觉得是给了另一个人做好事的机会?

遇到犯罪,你不报警,难道还要满足他的要求吗?你将法律置于何地?你难道为了所谓的做好事而去做好事?那就不是做好事,而只是执其名也。

行善要有什么态度呢?


《道德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居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为什么要居下?

如果你是高高在上,你就会以你的意志为标准,以你的心为标准,你觉得他需要帮助才去帮助,你觉得他可怜才去可怜他,如果你不觉得他可怜呢?估计善心被遮盖了。

你高高在上,那你就觉得你帮助了对方,对方就得感激你,对方不感激你,就是不懂得感恩,你就会生闷气。

在文章一开始提到那个网友觉得领居不懂得感恩就是这个原因。

居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本来是居上的,只有你本来是居上的,你才有资格居下。

如果你本来就是居下,自然谈不上什么居下了,只剩下争了。

你扶起一个刚摔倒地上的小孩,那个一岁多一点的小孩起来后将手中的一把沙子扔在你的身上,这个小孩子觉得这样很好玩,那么请问你会觉得这个小孩不懂得感恩,恩将仇报吗?你觉得这个小孩人品有问题吗?

我估计应该不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没有人会因为搀扶了一个小娃娃而想从小娃娃身上获取点什么,这就是“孩之之心”,是纯正的善心,什么是“孩之之心”,常看我专栏的朋友很清楚,这里不解释了。

为什么邻居的反应你觉得他是不懂得感恩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你与邻居的关系并不是居下与居上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需要向你邻居索取一些。

索取什么?情谊,或者潜在的你遇到困难时需要他回报的动机。

在这个微头条的下面很多网友留言: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正常,大家都是普通人,都需要得到认可,当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的时候那肯定生气。接下来的事情基本就是邻居小孩来就是闭门羹,这没啥稀奇的!

表达类似的观点占了很大一部分。

所以你在行善吗?不是,事实上你不具备向你邻居行善的资本,你只是与你的邻居在交换。你希望获得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潜在的帮助。这是礼尚往来,但不是做好事。

你主动示好这样的举动从社会的价值导向来说是值得倡导的,因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大家的关系才最融洽。

有一点需要注意,《道德经》中特别强调万物,什么是万物?就是人人不同。

既然你可以为别人,但不代表别人一定能为你,或者为其他人。因为人是不同的,有人认同,有人也不认同。就像礼尚往来,你送了厚礼,结果别人还礼还轻了,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也经常发生。


既然你是为了索取情谊,那应该要挑一个可以索取之人。此人很冷血,你说你要向他索取,那不是比水里捞月更是艰难吗?这说明你看人不准。

这里还有一个深层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拒绝帮助邻居?

因为你怕得罪邻居,弄僵关系,这样可能给你未来带来一些麻烦,你不拒绝是因为你想收获而且不想麻烦,所以你的帮助是你最有利的选择。

很遗憾,你看人太不准了,你选择的对象错了,所以你才会有一种做好事做出郁闷来的感觉,你在得不到回报之后才会说以后不理会他们家的小孩。

居下还有一句话,这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水,你可以喝他,也可以弄脏他,也可以折腾他,可是你看到他抱怨了吗?不要的时候也可以晾在一边。

请问水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又为水做了什么事情?

不要告诉我说,你在保护水,保护水的本质不是真的保护水,只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为什么水能做到,你不能?


因为你的能力没有水这么强大,水虽然是处众人之所恶,但实际上他是居我们之上,水可以离开我们,但我们却离不开水。

居上的水现在却以居下的方式出现,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水几於道的原因。

因为居下,你才能做到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帮助之人的需要为基准,当成功地帮助了一个人,除了心怀感激还有什么?

他给你一次居下的机会,给你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难道不感激吗?

如果你真的居下行善,不管对方怎么对你,你都不会当作一回事,因为你压根不在意回报,你只在意怎么更好地帮助别人。

有些人说,这个太难,我根本做不到,我是凡人,这样的观点在留言中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只想要回报。

如果这样想,我觉得你不要觉得自己在做好事为佳。如果觉得自己在做好事,那就不是让自己居下,而是居上了,将自己放在一个道德的至高点了,同样会拔高对对方的道德要求。

居上有什么坏处?去翻一翻历史中的皇帝,有些明君虽然心怀天下,比如唐太宗,宋仁宗,汉文帝等等,他们真的是关心百姓吗?他们真的懂百姓之苦吗?

这就是居上的感觉。

所以居上只会加重你做好事做出郁闷来的挫败感。


为什么不在微头条反驳他们的观点呢?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64章》

每一个人都有观点,他们有他们的标准,我怎么可以强行认定他们的对错呢?

有人又会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这一篇文章?

因为我希望能够完整呈现我的思路,这样或许能让一部分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复众人之所过。是复而不是指。

指出别人的错误,那就意味着纠纷。你我都是平等,凭什么我要认定你是错的?我没有这个资格。除非我们不平等,比如上下级关系之时,那自然可以如此。

如果别人坚持认为自己的是对的,那只能证明我的“复”的水平有限,还有他坚持自己的是对的自然也没有问题。

好了,暂时到这里,已经3300字了,太长不太好。如果可能我会再写几篇详解,当然得看这一篇的阅读情况再作决定。

这里必须感谢那些提出反对意见和文明攻击我观点的留言的网友,真心感激,因为他们的留言表达的自己的看法,给我也提供写作素材,我除了感激还能有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