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四大古都,人們一般會想到西安、北京、南京,現已成爲三線城市洛陽似乎常被遺忘,從歷史遺蹟中不難領悟到洛陽昔日的輝煌!

洛陽古稱雒陽、豫州,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爲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茲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爲大都城,“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後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無並雄"。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定命名爲神都的城市,先後100多個帝王在這裏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論資歷,洛陽在西安之上!

洛陽與西安、南京、北京並列爲中國四大古都,以洛陽爲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儒、釋、道、玄、理肇始於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洛陽,牡丹因洛陽而聞名於世,被世人譽爲“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自元代始,洛陽不復爲京,降爲河南府治。明代河南府轄洛陽、偃師、鞏縣、孟津、登封、新安、澠池、宜陽、永寧、嵩縣等10縣,又是伊王和福王的封地。清代洛陽仍爲河南府治。民國時期,洛陽兩次成爲河南省會,並一度因日軍進攻上海而成爲行都。

洛陽現爲河南省轄地級市,房價略突破一萬,從綜合指標看,應爲三線城市。洛陽雖從資深帝都變爲三線城市,但還是不難感受到昔日輝煌與風采!這裏是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沿洛河兩岸分佈着夏都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

洛陽現在龍門石窟、洛陽白雲山風景區、雞冠洞、老君山、龍潭大峽谷等5個國家5A景區,還有15家國家4A景區,分別爲關林、白馬寺、重渡溝、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欒川抱犢寨景區、養子溝、伏牛山滑雪場、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中國國花園、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汝陽西泰山風景區等。截至2013年,洛陽共有景區168家,3A級以上景區26家,是中國3A以上景區最多的城市。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爲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關林爲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爲祠廟,後爲墓冢。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爲三大關廟之一,在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因爲人們對關羽的敬重,從來沒有被盜過。

白馬寺在白馬寺山頂上,白馬寺山又名司馬山,相傳北魏司馬懿封長平候曾登臨此山而得名。後因山頂建寺名白馬禪寺,故而更名爲白馬寺山,此山主峯海拔1010米。白馬寺創建年代不詳,金李俊民遊白馬寺山詩曰"千年古廟映崇崗,寂寂空庭草樹荒"由於戰亂原因僅剩一座景公塔,巍然矗立,向人們昭示它的往日輝煌。

到洛陽,不只是看牡丹!還有更多的景點值得感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