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登封告成,"登封"之名同由此而來。但作爲中國第一個首都的登封,現在頂多只能算是個四線城市。

在我國的歷史年表中,夏朝是我國古代的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創了中國近四千年世襲制的先河,其後歷經十七王,延續約471年。說到夏朝首都,人們一定會想到洛陽,但是,夏朝最先的首都並非洛陽!而是這個城市!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時間從約前21世紀至約前16世紀。"華夏"是中國的代名詞 。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啓,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王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大禹接受帝舜禪讓之後,成爲華夏部落首領,爲了避諱帝舜的兒子商均,就在陽城建都。陽城在嵩山腳下,歷史上一直屬於洛陽管轄,周公測洛陽爲天下之中,就是在陽城。《史記·夏本紀》載:“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

“陽城”就是現在的登封市告成鎮。古陽城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東南11公里處,嵩山和箕山之間,潁河橫貫腹地。清乾隆縣誌載:"陽城和太室,都居九州中心,位置非常重要。"這裏向有天中地心之說。告成鎮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8公里,呈倒"手"形。轄24個行政村,總面積72.82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

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陽城,即登封告成,"登封"之名同由此而來。"告成"還因公元696年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而得名,改嵩陽縣爲登封縣,改陽城縣爲告成縣,金代將兩縣合併爲登封縣,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登封縣撤縣設市。登封現爲河南省轄縣級市,曾屬洛陽,後爲鄭州市代管。總面積1220平方千米,人口不到75萬,卻是24個民族的聚居地,這也是歷史的痕跡。

說到登封,最有名的當然是少林寺了!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是五嶽之中規模最大的道觀,嵩陽書院則是北宋鴻儒程顥、程頤兄弟講學之所,是宋明理學的發源地之一。

大禹的兒子啓繼位後,將都城遷到了陽翟(河南禹州),在這裏發生了著名的“鈞臺之享”。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會遭到部分反對。隨後不少傾向禪讓傳統的部族質疑啓的權位。扈氏不服大禹傳子“家天下”,率領部族聯盟向啓都討伐。啓軍最終擊敗有扈氏,罰貶做牧奴。這次勝利代表中原地區的主流社會觀念已從原始的禪讓制度轉向了世襲制度。

其後,夏朝多次遷都,時間最長且名氣最大的是洛陽。但作爲中國第一個首都的登封,現在頂多只能算是個四線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