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张面皮厚薄大小都格外均匀,这也是一天稳定出品上千笼汤包的秘诀之一吧。汤包的精髓就在这面皮和肉馅。

古田有这么一家店,只卖鲜肉汤包,却依然是不少老杆心头的白月光,不少人将它称作武汉最好吃的汤包。开了22年,排队22年。

对住在武昌的瘦瘦来说,古田仿佛是异国,无奈他家只营业到中午,只能赶个大早,跨越千山万水去吃一口汤包。抱着“最好给我好吃一点”的心态,我们上路了。

颠簸俩小时,终于找到藏在脚手架下的『水晶汤包』。店里人山人海,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

不发号,位置纯靠自己盯,好不容易守到,才敢去点单。

汤包现点现包现蒸,点好后拿着号码牌回座位等着就行。阿姨手脚很利索,不一会一笼汤包就被送到桌上。

汤包刚上桌,瘦瘦的眼睛就离不开了。面皮怎么样,汤汁是否饱满,一眼就能看得出。

上好的面皮晶莹透亮,几乎不起褶子。太薄的易破,太厚的口感比较结实。水晶汤包的皮儿,完美做到了厚薄适中。

本来有些担心,这汤包个头太大,有些粘黏,会不会在拉扯间破损。事实证明,瘦瘦的担心也是多余。即使几个粘到了一起,分开后依旧完好无损。

duang~duang~的汤包,丝毫不逊色于成龙大哥的秀发。

摄影小姐姐非要瘦瘦戳破一个,证实一下它的多汁。要知道,汤汁流出来,瘦瘦的心也在跟着流血啊!

每一个汤包都是十足的大胖子,能倒出满满一勺汤汁还有剩。汤汁竟然意外的不太油腻,这在汤包里可是实属少见。

先开窗,再喝汤,最后吃汤包,才是一个汤包最有仪式感的终结。

汤汁入嘴,怎是一个鲜字了得,明明是鲜肉的汤包,硬生生吃出了菌菇的鲜爽。

面皮和肉馅结伴前行,柔韧筋道的面皮包裹着鲜香细腻的肉馅,一同在瘦瘦的口腔内得到升华。

汤包一笼十个,也可以半笼一买,普通人吃上半笼就能管饱,一笼下肚,怕是吃午饭都有些困难。

许多人汤包的标配就是姜丝和醋,瘦瘦却不太喜欢。

陈醋的酸香完全掩盖住汤包原本的鲜。本就不太油腻的汤包,也并不需要醋来解腻。(其实就是瘦瘦不爱吃醋,也不爱吃姜)

店里两间房,一间后厨收银,一间是桌椅板凳。厨房是明档,什么都看得到。

从和面到包馅儿,全在一个不足十平的小房间里,一览无余。要是有想偷师学艺的,在门口观察一个上午,除了不传秘方,也能学个七七八八。

一排工人,手上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看得瘦瘦眼花缭乱。几秒钟的功夫,一个圆滚滚的汤包就被放上了蒸笼里。

巨大的肉馅几乎要从面皮上溢出来,每包一下,瘦瘦都担心肉馅会爆炸。阿姨们的巧手,却将它塑造成了一朵完美的花。

汤包的精髓就在这面皮和肉馅。

水晶汤包的面皮是机器和,相较于手工更为精准。每张面皮厚薄大小都格外均匀,这也是一天稳定出品上千笼汤包的秘诀之一吧。

肉馅选用后腿和五花,肥瘦相间,最为适中,皮冻混在肉馅内,遇热就融化成最诱人的那口汤汁。

水晶汤包是夫妻店,张师傅下岗后卖过菜、开过的士、打过工、做过生意。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拜师了老四季美的大师傅,学来了这做汤包的手艺。

这一做就是22年,店子几乎和瘦瘦一般大。现在店子名声在外,请了不少小工帮忙,可是张师傅依旧坚持每天自己去采购最新鲜的猪肉。

店内就有张师傅的妻子看着,保证店里的出品。

无论是附近的居民,周边的学生,亦或是像瘦瘦一样慕名而来的食客,都能吃到保持最完美状态的那笼汤包。

/

不少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

吃了一笼不够,

还要打包上一笼速冻的带走。

即使街道围挡,

也抵不住吃货们的热情,

/

『店铺信息』

|店名水晶汤包

|人均18¥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06:30-14:00

|地址解放大道古田三路车站

编辑 ▏ 喻 吕

摄影 ▏ 曾 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