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張面皮厚薄大小都格外均勻,這也是一天穩定出品上千籠湯包的祕訣之一吧。湯包的精髓就在這麪皮和肉餡。

古田有這麼一家店,只賣鮮肉湯包,卻依然是不少老杆心頭的白月光,不少人將它稱作武漢最好喫的湯包。開了22年,排隊22年。

對住在武昌的瘦瘦來說,古田彷彿是異國,無奈他家只營業到中午,只能趕個大早,跨越千山萬水去喫一口湯包。抱着“最好給我好喫一點”的心態,我們上路了。

顛簸倆小時,終於找到藏在腳手架下的『水晶湯包』。店裏人山人海,幾乎沒有落腳的地方。

不發號,位置純靠自己盯,好不容易守到,纔敢去點單。

湯包現點現包現蒸,點好後拿着號碼牌回座位等着就行。阿姨手腳很利索,不一會一籠湯包就被送到桌上。

湯包剛上桌,瘦瘦的眼睛就離不開了。麪皮怎麼樣,湯汁是否飽滿,一眼就能看得出。

上好的麪皮晶瑩透亮,幾乎不起褶子。太薄的易破,太厚的口感比較結實。水晶湯包的皮兒,完美做到了厚薄適中。

本來有些擔心,這湯包個頭太大,有些粘黏,會不會在拉扯間破損。事實證明,瘦瘦的擔心也是多餘。即使幾個粘到了一起,分開後依舊完好無損。

duang~duang~的湯包,絲毫不遜色于成龍大哥的秀髮。

攝影小姐姐非要瘦瘦戳破一個,證實一下它的多汁。要知道,湯汁流出來,瘦瘦的心也在跟着流血啊!

每一個湯包都是十足的大胖子,能倒出滿滿一勺湯汁還有剩。湯汁竟然意外的不太油膩,這在湯包裏可是實屬少見。

先開窗,再喝湯,最後喫湯包,纔是一個湯包最有儀式感的終結。

湯汁入嘴,怎是一個鮮字了得,明明是鮮肉的湯包,硬生生喫出了菌菇的鮮爽。

麪皮和肉餡結伴前行,柔韌筋道的麪皮包裹着鮮香細膩的肉餡,一同在瘦瘦的口腔內得到昇華。

湯包一籠十個,也可以半籠一買,普通人喫上半籠就能管飽,一籠下肚,怕是喫午飯都有些困難。

許多人湯包的標配就是薑絲和醋,瘦瘦卻不太喜歡。

陳醋的酸香完全掩蓋住湯包原本的鮮。本就不太油膩的湯包,也並不需要醋來解膩。(其實就是瘦瘦不愛喫醋,也不愛喫薑)

店裏兩間房,一間後廚收銀,一間是桌椅板凳。廚房是明檔,什麼都看得到。

從和麪到包餡兒,全在一個不足十平的小房間裏,一覽無餘。要是有想偷師學藝的,在門口觀察一個上午,除了不傳祕方,也能學個七七八八。

一排工人,手上行雲流水般的動作,看得瘦瘦眼花繚亂。幾秒鐘的功夫,一個圓滾滾的湯包就被放上了蒸籠裏。

巨大的肉餡幾乎要從麪皮上溢出來,每包一下,瘦瘦都擔心肉餡會爆炸。阿姨們的巧手,卻將它塑造成了一朵完美的花。

湯包的精髓就在這麪皮和肉餡。

水晶湯包的麪皮是機器和,相較於手工更爲精準。每張面皮厚薄大小都格外均勻,這也是一天穩定出品上千籠湯包的祕訣之一吧。

肉餡選用後腿和五花,肥瘦相間,最爲適中,皮凍混在肉餡內,遇熱就融化成最誘人的那口湯汁。

水晶湯包是夫妻店,張師傅下崗後賣過菜、開過的士、打過工、做過生意。後來機緣巧合之下拜師了老四季美的大師傅,學來了這做湯包的手藝。

這一做就是22年,店子幾乎和瘦瘦一般大。現在店子名聲在外,請了不少小工幫忙,可是張師傅依舊堅持每天自己去採購最新鮮的豬肉。

店內就有張師傅的妻子看着,保證店裏的出品。

無論是附近的居民,周邊的學生,亦或是像瘦瘦一樣慕名而來的食客,都能喫到保持最完美狀態的那籠湯包。

/

不少頭髮花白的爺爺奶奶,

喫了一籠不夠,

還要打包上一籠速凍的帶走。

即使街道圍擋,

也抵不住喫貨們的熱情,

/

『店鋪信息』

|店名水晶湯包

|人均18¥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 06:30-14:00

|地址解放大道古田三路車站

編輯 ▏ 喻 呂

攝影 ▏ 曾 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