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話題

二手Smart修起來有多貴?

曾經萌生過入手上一代Smart的念頭,理由是外觀比現款耐看,用着省油,身板短小方便停放,二手的價格貼地...但最終我沒有任性去愛,原因不是介意它車身抖動、動力銜接頓挫、噪聲大等缺點,而是因爲:窮。

你可能會好奇:上面剛說二手價格貼地,下面就表示自己消費不起,樓主我是不是精分了?事實上嚇怕我的不是車價,而是維修。

世上有兩種Smart:沒壞的時候叫“Smart”,壞的時候叫“奔馳Smart”

這裏一點也沒有黑Smart的意思,確實除了牌子上有掛靠,它在日常用車及行駛表現等方面,與奔馳沒有一丁點關係;而且跟奔馳貴得離譜的日常保養不同,Smart一次小保養的價格,與一輛普通日系兩廂小車相近。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在暗暗竊喜:原來養一輛Smart也不需要很大開銷啊,下面我就說說爲什麼壞的時候叫“奔馳Smart”了。

曾經有客戶入手了一輛二手Smart,並交給我維修。當時不但車況不太理想,買回來沒多久,還被壞心眼的人偷去了前機蓋。沒錯,Smart的前機蓋是不需要藉助任何工具,只要輕輕釦動暴露在車頭格柵的左右開關,就能卸走。是除收音機天線外,全車最容易被盜的零件。

所以這車收回來,是需要補一個前機蓋(原廠2,600多元),另外還更換一個高壓點火線圈(國外品牌件大概1,000元),以及車身穩定系統總成(二手拆車件8,000多元;4S店報價 全新17,000多元)。

別以爲是車主運氣不好,纔會收到狀態糟糕的車。對於Smart來說,上述都是遲早會出現的問題,而且還不止這些...

Smart的車身覆蓋件幾乎是塑料材質,包括主副駕車門和尾門,輕微的外力碰撞就會蹦裂。像普通小車,還能花小几百做個鈑金噴漆修復,但在Smart這車上,只能把整個外部件更換,費用往往需要大幾千。

再加上很多地方設計不科學,導致局部零件耐不住考驗。像我剛纔提及的那輛前機蓋被盜的Smart,它的車身穩定系統總成就是被淺水泡壞。

一般汽車都會把這個部件設計在發動機艙,並且放置在較高的位置。而Smart卻把這個貴重的總成部件,安放在全車最低的部位——車身底盤下方。那輛Smart的車身穩定總成,就是因爲某個時間段經常通過連續下雨的積水路面,部件的針腳插頭因爲潮溼而鏽蝕壞了。

▲變速箱和發動機也是維修的常客,多會出現滲油現象

而且由於放置的位置太低,即便不被水泡到,被石頭磕壞的幾率也很大。不幸中的萬幸是在車主使用期內,這輛smart並沒有出現發動機和變速箱愛滲油的毛病,不然這筆維修費我想也挺可觀。

至於Smart的零件價格逐一羅列就不太現實了,做個參考比對吧:它的零件價格和奔馳的C-class是基本接近,所以坊間常說Smart的維修是“醬油比雞貴”,確實沒說錯。

迴歸一個實際問題:二手Smart究竟值不值得入手?

看看現在市場的售價,硬頂1.0升自吸車型大概4~7萬不等,對於一輛進口精品小車,是非常吸引。你只需要考慮,如果哪天它需要維修了,可以承擔相關的維修費用即可。

假如你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買一輛二手Smart還需要注意:一、Smart的二手車易手率是很高的,過戶記錄三、四次以上是很正常。易手次數多的車,通常在日常保養會比較隨意,在看車時候注意如輪胎、剎車片等損耗品的狀態,否則到你接手車輛的時候,需額外花錢更換;

二、由於車身用料的選擇和小部件密集,想要檢查Smart是否有出現過大事故,一定要把車舉升起來。當然,絕大部分的上一手車主,都是不想承擔換件、維修的成本,所以當你買到的Smart價格越低,那麼買回來需要二次投入的可能性就越高。(完)

《汽修教室》往期回顧

機油的種類有哪些?

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機油?

機油究竟能不能混着用?

原創試駕欄目《輕易駕》

第十九期 斯巴魯新、老兩代森林人靜態對比,壯實的外表底下是否有內涵?

第十八期 情懷的大“錢”提,寶馬3系E90入坑攻略

第十七期 化身網友參加四車對比,沒想到真的試出了落差感

聯合出品欄目《玩輪轉老司機》

第七期 節能車和新能源車區別在哪?爲了車牌指標,你可以做哪些妥協?

第六期 “泡水車”瞭解一下;這次又試了什麼,讓Henry哥直呼三聲“好車”?

第五期 黴體人膚淺地聊新興的電動車品牌,或者會讓你縮回想下訂的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