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历代帝王均没有对秦始皇陵采取过任何发掘的举措。
发掘秦始皇陵,具有空前的难度。这固然是帝王有所忌惮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其他方面的综合考量。关于这一点,不能不提到刘邦。是他,给后世君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刘邦与秦始皇,年龄虽只差三岁,但却是世仇。
刘邦祖籍大梁,其曾祖父刘清战国七雄相争时为魏国大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魏亡,大梁亦成为废墟。刘清被迫带全家东逃,“由大梁徙丰”,隐于丰邑西北隅离城12里的力村疃(今丰县金刘寨村)。
得天下后的刘邦,没有图一时之快,去掘毁秦始皇陵,以报家仇。而是吸取秦朝的教训,以天下苍生为重,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废除了秦制的酷法严刑,采用休养生息的方针,实行重农抑商,轻徭薄赋,释放奴婢,士兵复员回家从事农业生产等措施,有力地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为大汉事业长盛不衰奠定很好的基础。
推翻一个王朝,便对陵墓大肆发掘;如此循环反复,掘墓之风何时了。况且,前世皇陵对自身王权并不存在任何威胁,动辄得咎。刘邦对秦始皇陵不予发掘,反而加以保护,不但在道义上是值得称道的,在风水上也是十分明智的。
事实上,引致王朝速亡的秦始皇陵,风水上早已不击自垮。
骊山,以其独有的张扬与伟岸崛起于咸阳塬之东,雄踞于关中平原东南部,并以温泉和风景闻名于世。尽管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也尽管秦始皇建陵于骊山之北,造成了二世而亡的悲剧,但骊山确实是草链岭起祖的西部龙脉尽结,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
史载,秦始皇从即帝位时就开始营建临潼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7年。
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特布局。骊山两处秦陵,芷阳陵园本该坐东朝西,秦公、太后却逆葬东向;临潼陵园应该坐南朝北,秦始皇陵却拧面向东。方向上,两陵统一,保持了与祖先陵园东向的一致性,但却与风水原则背道而驰。“势与形逆者凶。”不管其有多少条理由,结果只有一个,顺水东向,面对一去不回的倾倒败局,骊山风水得而复失。
骊山开屏,始皇负扆。负扆,要点在“负”,不可须臾离。负扆之“负”,又为双关。本该背负列屏开帐的骊山,因为秦始皇葬式西首东向,转身离去而脱扆,有负背靠之义,使其空有“负”形,“负扆”名存实亡,致皇陵吉凶性质彻底蜕变。
公元前210年秋,当芷阳陵园风水错误铸成40年,秦始皇正式迁入临潼地宫后,秦王朝覆灭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