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XY156

  縱天下戰例,論古今奇謀,盡在《軍武韜略》

  大家好,歡迎來到軍武韜略第7期。在明朝上下276年中,有能耐的名人無數,但是有一位牛人被譽爲“大明第一牛人”,他就是王守仁,字陽明,世人稱陽明先生。

  ▲陽明先生畫像

  從龍場悟道創立陽明心學到總督兩廣平定藤峽盜亂,王陽明的一生可謂傳奇。他作爲一代儒生,軍事造詣也相當出衆,是歷史上少有的儒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平定寧王之亂。

  ▲陽明先生朝服畫像

  當時寧王朱宸濠的封地在在江西南昌。實際上寧王和當時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之間的仇恨早早就結下了。當年燕王朱棣清君側,起兵時裹挾寧王朱權一起謀事。當時朱權的封地在大寧(今內蒙古赤峯市一代),朱棣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朱棣

  然而,登基後的朱棣彷彿忘了這件事,平分天下是不可能了。朱權退而求其次吧,那我回我的封地可好?那也不行。爲了好鉗制寧王,朱權的封地被安排到了江西南昌。給你打了工不給工資就算了,連家都不讓回?從此樑子結下了。

  寧王到了朱宸濠這一代,皇帝正是以貪玩胡鬧著稱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而且朱厚照一直沒有兒子。再加上早就結下的仇,寧王漸漸心生異志。寧王開始大肆賄賂朝中重臣,招兵買馬積蓄力量。甚至開始私自造弗朗機火炮。經過十幾年的密謀,寧王起兵造反,號稱精兵十萬。

  ▲明代銅弗朗機炮

  而當時任南贛巡撫的王陽明手下無一兵一卒,這時候的王陽明當如何面對江西的混亂局面?

  王陽明一路逃脫寧王手下的追捕,到達江西吉安主持平叛。寧王如果順長江一路向東,佔領南京後,天下就會被分爲兩半,寧王就有了和朝廷對抗的資本。穩住寧王前進的腳步纔是最重要的。

  ▲歷史上很多朝代依靠長江淮河一線和北方對抗

  這時候王陽明卻開始寫兵部諮文,信的內容是調集周圍省份24萬軍隊來南昌平叛。信中內容交代的戰略戰法十分清楚,各省軍隊走哪條路,駐紮在哪個險要的隘口,就等寧王一離開南昌,張開口袋陣,定教寧王有來無回。而且信中還寫到寧王的手下是朝廷的臥底云云。然後派人發出去。

  ▲大明版反間計啊

  但是此時的王陽明,哪能調來這麼多的兵?而且寧王手下是臥底一事也是子虛烏有。這是王陽明給寧王的煙霧彈。有手下問王巡撫:“人家寧王不是傻子,也知道我們沒這麼多兵啊!”王陽明答:“如果你是寧王,你看到這公文懷不懷疑?只要他懷疑就中計了。”

  果然,多疑的寧王害怕朝廷早有防備待在南昌死活不出兵。王陽明一封信就起到了大兵團作戰的作用,將寧王限制在南昌一帶。然後王陽明開始瘋狂的招兵,不管好的壞的老少爺們兒都算,很快籌到了7萬多人。

  ▲寧王被一封信限制在南昌

  直到這時候寧王纔想明白這是王陽明使詐,哪有什麼24萬軍隊?於是寧王出兵浩浩蕩蕩出兵殺奔南京,但這時候寧王已經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

  雖然王陽明一手妙計拖住了寧王的大軍,但是他手裏力量還是太弱小,無兵無將。寧王率大軍浩浩蕩蕩沿長江一路而下,南康、九江知府看到寧王來勢洶洶望風而逃。但是接下來的安慶城,成爲寧王最大的障礙。如果下安慶城,南京基本就是唾手可得了。

  ▲安慶一丟,南京危矣

  當時安慶知府名叫張文錦,脾氣那是相當擰,這下寧王踢上了鐵板。寧王派去招降的說客,但是回覆的只有安慶城頭的箭矢。安慶城僅憑2000餘人就擋住了寧王的大軍,但是實力差距懸殊,安慶岌岌可危。

  ▲王陽明奪其老巢

  這時王陽明手中加上從臨近府縣收上來的兵力,手中已經有八萬的兵力。但是質量很差,大多數之前還是老百姓,還有衙役流氓強盜等,戰鬥力堪憂。但是好歹在人數上有了和寧王掰腕子的實力。安慶告危,王陽明帶着自己的“烏合之衆”,前去掏寧王的老家——南昌。

  即使是手上有了兵力,但是王陽明還是不想硬拼。總攻之前各種宣傳“自己有30萬來自廣東福建的精兵云云”,正式攻城時候才發現由於前期的宣傳工作太出色,城裏守軍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兵不血刃拿下南昌城。

  寧王得知老家被抄,率大軍回師救援南昌。雙方在鄱陽湖相遇展開,最後的決戰到來了。

  王陽明手下的實力干將吉安知府伍文定在兩軍處一接觸就詐敗,寧王前鋒十分得意乘勝追擊,漸漸落入早已布好的天羅地網。黑暗中伏兵衝出來亂砍亂殺,頓時寧王軍大敗,首戰寧王損失兩千人馬。

  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寧王大賞三軍,他手下這幫人也是見錢眼開的主,猛衝猛殺,王陽明軍一度招架不住。幸虧手下得力干將伍文定一馬當先才穩定住局面,之後伍文定猛衝猛殺反撲成功,寧王這天再度損失兩千多人。

  寧王連敗兩陣,爲了大隊人馬能夠在湖面上展開,竟然將戰船用鐵鎖連起來。說起來寧王一定沒看過《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還歷歷在目,竟然出次下策,這仗輸得不冤,沒文化真可怕。

  歷史是何其相似,7月26日,明軍發動火攻,寧王大敗,被燒死溺死的人超過3萬人,寧王和手下一干造反核心人物都被王陽明擒獲。43天內,一己之力平定寧王之亂,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王陽明碑文

  戰爭永遠不是比人數的遊戲,王陽明智計百出,僅僅43天,從無一兵一卒到打敗寧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王陽明當得起這22個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