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先生早年的作品《雅舍杂文》有一篇文章叫“文艺与道德”,老先生用了这样的一句形容英国诗人拜伦的话“且来享受醇酒妇人,尽情欢笑;明天再喝苏打水,听人讲道。”

拜伦死后一百五十年之久未在西敏寺内获一席之地。什么原因使然?固然有拜伦的放浪行为和不检诗篇的成份,但细究之下,文艺若离开了道德束缚更为可怕。

文艺与道德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梁先生是这样阐述的,他说:…我们纵然不问作者本人的道德行为,却不能不理会文艺作品本身所含蓄着的道德意味。人生的写照,人性的发挥,永远不能离开道德…

所谓道德,其范围至为广阔,既不限于礼教,更有异于说教。吾人行事,何者应为,抉择之间端在一心,那便是道德价值的运用。

反观我们一些教授学者,空有华丽的外表和诱人的履历,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严重失德,个人行事过于偏颇,心中道德价值的缺失令人不寒而栗。

近日网络热议的湖北大学文学院教师梁艳萍就是这样失德的人,她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发布有关不当言论一事被网友层层扒出,从涉港独言论、超级精日言论,到逆向种族主义歧视言论,几年间,这位大学教授用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满嘴的仁义道德,不知坑害了多少校园里的莘莘学子。

人们常常将当代大学生的无为当作高等教育的失败原由,像梁艳萍这样无德无心的高校教师的存在不更是教育改革的悲哀吗?

有网友说我们不会接受她的任何所谓道歉,我们不相信她会有任何有诚意的道歉,更不相信她会悔改。也有人说,不用怎么处理,就直接开除并取消退休待遇好了。的确,这样的人怎么处理都不过份。

虽然学校高度重视,已经成立了调查组深入调查,将视调查情况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但全国高校中“梁艳萍式”教师又有多少呢?又要谁来调查处理呢?

正像梁老先生讲的那样,一个人私德有亏,便一无是处。

各位小伙伴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