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999年賽季給予車迷的印象是Ferrari與McLaren兩支傳統強隊的爭霸戰,不過在該年9月26日於德國紐博格林賽道舉行的歐洲大獎賽中,由蘇格蘭飛人Jackie Stewart率領的同名車隊靠着Johnny Herbert在這場雨神曾一度光臨的大獎賽中成爲了大黑馬。

斯圖爾特(Stewart)車隊雖然曾在賽季初靠着巴西好手魯本·巴里切羅(Rubens Barrichello)在聖馬利諾大獎賽站上頒獎臺,不過這支小車隊在1999年賽季並非主角;在當年賽季裏,上一年戰到日本閉幕賽的法拉利與邁凱倫車隊仍舊是場中的最大熱點,不過身爲法拉利車隊一號車手的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不慎在英國大獎賽發生導致右腳骨折的意外,讓法拉利被迫以駕駛風格狂野的英國車手艾迪·艾爾文(Eddie Irvine)與挑戰二連勝的芬蘭飛人米卡·哈基寧(Mika Hakkinen)交鋒。

法拉利在M. Schumacher因傷缺陣的情況下只能由Irvine擔任主力,並緊急簽下Mika Salo救火

與無限-本田(Mugen-Honda)合作的喬丹(Jordan)車隊則是靠着德國好手海因茨-哈拉爾德·弗倫岑(Heinz-Harald Frentzen)的生涯年表現成爲兩強相爭的最大攪局者,靠着在法國與意大利拿下的勝利,弗倫岑在賽前以50分暫居年度積分榜第3名,並以一場大賽的10分差(注:當時爲前6名完賽車手依序取得10-6-4-3-2-1的積分)落後並列領先的哈基寧(Hakkinen)與艾爾文(Irvine)。

當時使用Mugen-Honda引擎的Jordan車隊迎來了隊史的全盛期

本篇故事的主角斯圖爾特(Stewart)車隊雖然在法國大獎賽拿下隊史首個杆位而開始有所突破,不過截至賽前,斯圖爾特(Stewart)車隊仍在中間集團車隊中陷入重重苦戰。

賽前狀況

經過了自由練習與排位賽後,弗倫岑(Frentzen)以場中唯一跑進1分19秒的成績拿下杆位,邁凱倫的兩位車手大衛·庫特哈德(David Coulthard)與哈基寧(Hakkinen)分別以0.266秒與0.466秒的差距分居第2與第3順位,艾爾文(Irvine)表現欠佳位居第9名,兩位斯圖爾特(Stewart)車手赫伯特(Herbert)與巴里切羅(Barrichello)更是因輪胎選擇錯誤而只能排在第14與第15順位,要在比賽中拿下勝利可說是難上加難。

不過赫伯特(Herbert)在F1網站的專訪中表示:「紐博格林距離斯帕(Spa,比利時大獎賽場地)大約才30公里,因此兩賽道都有天氣多變的特性,而且當我衝完澡準備比賽時,我注意到了足以左右戰局的風向變化。」

「我起跑時輪胎雖然稍微有點打滑,不過我很快地進入狀況,賽車的狀況也不錯,讓我們能全心投入較長距離的第一段賽程。」

雖然比賽因爲亞歷克斯·扎納爾迪(Alex Zanardi)與馬克·基尼(Marc Gene)的問題導致多了一圈暖胎圈,不過拿下杆位的弗倫岑(Frentzen)仍在起跑燈第二度熄滅後率先搶進第一彎,哈基寧(Hakkinen)超越庫克哈德(Coulthard)拿下第二,不過在中間集團裏,弗倫岑(Frentzen)的世界冠軍隊友達蒙·希爾(Damon Hill)因爲電子系統異常導致貝納通(Benetton)車手亞歷克斯·伍爾茲(Alex Wurz)與索伯(Sauber)車手佩德羅·迪尼茲(Pedro Diniz)發生嚴重碰撞,讓安全車出動了了六圈,扎納爾迪(Zanardi)也因爲受到波及而在第十一圈退賽。

讓人頭痛的雨勢與一連串的劇場

比賽進入第二十圈時,原本晴朗的紐博格林賽道上空開始降下雨滴,讓包含哈基寧(Hakkinen)與艾爾文(Irvine)在內的數位車手隨即進站換上雨胎,但這次的選擇讓他們付出了代價—由於雨勢不大且時間不長,換上雨胎的哈基寧(Hakkinen)的排名很快的在第二十四圈滑落到第十三名。

這也代表選擇留在場上的車手賭對了:弗倫岑(Frentzen)與庫克哈德(Coulthard)繼續爭奪領先地位,赫伯特(Herbert)也在第三十二圈時來到積分圈末席的第六名。

到了第33圈,比賽出現了意料外的發展,領先的弗倫岑(Frentzen)在離開維修區後在賽道外側停了下來。雖然當時喬丹(Jordan)車隊表示弗倫岑(Frentzen)是因電子系統問題退賽,但時任喬丹(Jordan)車隊營銷總監馬克·加拉格爾(Mark Gallagher)於專訪中表示當時弗倫岑(Frentzen)與工程師薩姆·邁克爾(Sam Michael)發生了溝通問題導致賽車裝載的防怠速熄火系統(anti-stall system)沒有在離開維修區前解除,進而導致弗倫岑(Frentzen)喪失了爭取年度冠軍的機會。

而在弗倫岑(Frentzen)退賽後,更大與更長的雨勢在第35圈出現,讓接管戰局,但仍以乾地胎應戰的庫克哈德(Coulthard)在第38圈衝出賽道退賽,代替邁克爾·舒馬赫(M. Schumacher)出賽的法拉利車手米卡·薩羅(Mika Salo)也在第44圈時因剎車系統問題出局。

在庫克哈德(Coulthard退賽後,貝納通(Benetton)車手吉安卡羅·費斯切拉(Giancarlo Fisichella)與威廉姆斯(Williams)車手拉爾夫·舒馬赫(Ralf Schumacher)接連成爲場上的領先者,不過幸運女神也沒有眷顧他們,費斯切羅(Fisichella)在第48圈落得與庫克哈德(Coulthard)同樣的下場,拉爾夫·舒馬赫(R. Schumacher)則是遇到右後輪爆胎,讓他的生涯首勝多花了一年半的等待時間。

取得領先

這時赫伯特(Herbert)又成功掌握了比賽走向,於第35圈進站換上雨胎的他因此成爲新的領先者,並一路領先到終點。

「大雨永遠是比賽的最大威脅,當我準備進站時,我看到一片烏雲迎面而來,並很快的下雨,我馬上向車隊要求更換雨胎,當時準備好幹胎的車隊問我『這樣真的可以嗎』,我回『沒問題』」,赫伯特(Herbert)表示。

「當我離開維修站後,場上已經下起更大的雨勢,2圈後進站的魯本(Rubens)則是換上了另一套幹胎而舉步維艱,雖然當時大家都認爲這場雨應該不會下太久,但雨仍下了10到15分鐘。」

「雨勢確實是最大的問題」,赫伯特(Herbert)表示,「我跟Gary Johnny(加里·約翰尼),技術總監]一直在維修區尾端來回徘徊看着烏雲何時會進來,這時(約翰尼)Johnny通知我們他要換雨胎,他確實掌握到了時機,而魯本(Rubens)沒有。」

雖然赫伯特(Herbert)持續在場中領先,不過就在比賽尾聲,他在F3000時受到的意外傷勢開始產生了影響:

「雖然當時我對賽車感到很滿意,而且領先了將近20秒,不過在最後的10到15圈裏,我的雙腳真的很痛,好在我的雙腳間還是有空隙,只要能維持空隙,我就能用雙腳交換踩剎車。當我在銀石(1995年於貝納通車隊)取得生涯首勝時,我可是痛到一路狂叫完成最後13圈,所以感覺還可以啦!」

最後赫伯特(Herbert)以22.619秒的差距拿下了他的生涯第3勝,同時也是最後一勝,第二名由普羅斯特(Prost)車隊的雅諾·特魯利(Jarno Trulli)拿下(這也是普羅斯特車隊的最後一次頒獎臺),隊友巴里切羅(Barrichello)則是以0.2秒差拿下第三,站上頒獎臺的三位車手都是從第10以下的順位起跑。靠着這一勝與在下一站馬來西亞大獎賽的好表現,斯圖爾特(Stewart)車隊最終以1分差氣走威廉姆斯(Williams)車隊拿下年度第四。

哈基寧(Hakkinen)在辛苦的追趕後拿下第5名取得2分,阿爾文(Irvine)則是以1.5秒的差距敗給基尼(Gene)位居落榜頭的第7名,讓雙方出現2分差距,巧的是在接下來的最後2場大賽裏,雙方各自拿下1勝與1次第3名,等同於哈基寧(Hakkinen)靠着這次的積分圈成績奠定了二連勝的基礎。

「我一直希望雨勢能出現,但當我換錯胎時,我知道我沒機會拿下勝利了,因此能拿下第三名真的很幸運,我也對車隊的成績感到很開心」,巴里切羅(Barrichello)表示。

而在一年後於霍根海姆(Hockenheimring)舉行的德國大獎賽裏,當時因賽車漏油問題而從第18順位起跑的巴里切羅(Barrichello)終於掌握了類似的機會拿下生涯首勝。

慶功宴

雖然斯圖爾特(Stewart)、赫伯特(Herbert)與巴里切羅(Barrichello)在頒獎臺享受了痛快的香檳浴,不過車隊的慶功宴直到兩天後纔在位於英國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的廠房中舉行。

「當時我想在賽道多走幾圈,不過家父跟我說『好了,該回去囉』」,身爲車隊共同創辦人的兒子保羅·斯圖爾特(Paul Stewart)表示,「我記得當時梅賽德斯引擎部門總管Norbert Haug一直打電話找我,我只能回他『我們在回英國的路上了』。」

「『什麼?你們竟然贏了就跑?混蛋!』我們可是贏的實在。」

而在慶功宴當天,斯圖爾特(Stewart)要求車隊的所有員工暫時停下手邊工作,他希望這一勝是由所有人共享。

「傑基(Jackie)希望所有人瞭解這一勝是靠團隊的通力合作」,賽道策略師戴夫·雷丁(Dave Redding)表示,「雖然當時還有兩場大賽,不過我們還是暫時停下手邊工作,喝了杯香檳享受這一切。」

「在廠房工作的工程師與前線人員一樣重要」,斯圖爾特(Stewart)表示,「雖然大小差了4倍,但我們的廠房位置就是現在紅牛(Red Bull)車隊所在的位置,而且克里斯蒂安·霍納(Christian Horner)的辦公室就是我當時的辦公室,這一勝對當時僅成立第三年的我們意義重大,特別是在我們將更名爲捷豹(Jaguar)車隊之前。」

如同斯圖爾特(Stewart)所言,在赫伯特(Herbert)爲車隊奪下隊史唯一一勝的3個月前,斯圖爾特(Stewart)父子與車隊引擎供應商福特(Ford)達成了收購協議,不過當時福特(Ford)並沒有直接使用車廠名義出賽,而是爲了行銷策略而採用了當時爲集團一份子的英國跑車廠捷豹(Jaguar)之名。

不過在千禧年後的車廠爭鳴時代裏,捷豹(Jaguar)車隊始終只能在後段班徘徊,讓灰心的福特(Ford)決定在2004年全面退出F1,並在同年11月以象徵性的1美元與附帶條件將捷豹(Jaguar)車隊出售予奧地利能量飲料巨頭紅牛(Red Bull),成爲現在的紅牛車隊。

捷豹(Jaguar)則是從賽車界消失且陷入長期低迷,並在2008年被福特(Ford)與同國的知名SUV品牌路虎(Land Rover)一同賣給印度塔塔(TATA)集團,歷經多年重整後,捷豹(Jaguar)終於在2016年年初由收購破產的Trulli電動方程式車隊回到賽車界,成爲電動方程式的重要合作伙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