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竹馬戲主要應用迎神賽會,走村串戶,祈求何境平安,風調雨順,村民新婚、建新房、得貴子或做生意,也請竹馬舞表演祝賀。竹馬編制非常講究,演出時,竹馬的前節掛在演員面前齊腹高處,後半部安置在背後腰椎處,看起來演員就像騎在馬上,加之騎馬的動作表演,就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了。

中國小康網南靖竹馬戲已有1200多年曆史,主要代表曲目是漢代《昭君出塞》的故事,穿插《呂蒙正》、《孟姜女》唱詞。如今,爲配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有宣傳《婚姻法》、《計劃生育》等唱詞。

竹馬戲始於唐,又叫馬藝、馬燈、竹馬燈。南靖竹馬戲興於清朝,由民間歌舞竹馬燈舞發展而成。以竹製成馬形爲道具,竹馬掛在演員齊腰高處,看上去如同騎在馬上,表演動作多集中在上身和麪部;劇目有傳統、外來兩大類,唱腔爲閩南方言歌仔調,對白採用順口溜,旦、丑角各有一套獨特的表演程式,演出的陣容8—16人不等。

竹馬戲主要應用迎神賽會,走村串戶,祈求何境平安,風調雨順,村民新婚、建新房、得貴子或做生意,也請竹馬舞表演祝賀。

竹馬戲以竹馬爲道具,竹馬以竹篾扎形,外蒙綢布或紅、黑、赤、青、花、白等多種顏色紙,糊製成馬的形狀。一般演出陣容共需糊制9只竹馬,9名男女少年演員。竹馬編制非常講究,演出時,竹馬的前節掛在演員面前齊腹高處,後半部安置在背後腰椎處,看起來演員就像騎在馬上,加之騎馬的動作表演,就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了。竹馬戲唱腔爲閩南方言歌仔調,對白用方言俗語順口溜,演出形式具有有濃厚的民俗文化風味。

南靖竹馬戲是優秀民間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遺存,已列入省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舞步套路及音樂賞心悅目,可以豐富和完善舞蹈表演和民間音樂。南靖竹馬戲年年都活躍在民間,深受民衆喜愛,充分展示出這一古老文化的藝術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