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916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新冠肺炎疫情對跨境併購影響深遠。儘管有機構預計,疫情後一些已收緊外國投資審查的國家和區域可能會變得更加謹慎,從而導致要重振全球跨境投資將比恢復生產更難,但是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此時正是尋找質地優良同時價格合理的標的公司進行併購整合的窗口期。通過併購的方式可以補足短板或者開拓疆土,以便在疫情結束、業務爆發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佔領被淘汰企業釋放出來的市場。此外,企業通過全球化佈局,不僅可以加強供應鏈韌性,也可以抵禦單一市場風險。


一季度全球併購交易猛跌


數據顯示,一季度排在前三位的全球跨境併購領域分別爲“金融業”“科技、媒體和電信”以及“工業產品和原料”,交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醫療領域的交易額爲420億美元,約佔總額的6.8%。


從地區看,第一季度美國的併購交易額腰斬至2050億美元,亞太地區的交易額同比下降超過15%至1490億美元,歐洲地區併購交易額增長至2220億美元。儘管看起來歐洲地區的交易情況相對樂觀,但這是因爲歐洲企業趕在疫情蔓延之前就達成了幾筆大型交易。


疫情下各類差旅限制措施直接影響併購交易執行,這些影響波及從交易談判到盡職調查的各個方面。富而德的報告指出,各國併購主管機構處於居家工作的狀態,導致其難以承擔積壓的交易申請,併購審批時間延長,甚至將徹底停擺。


疫情抑制全球跨境投資


由於跨境投資的複雜性,企業通常需要組建大型的商務談判團隊,除企業自己的團隊外,還需要聘請專業的中介機構進行項目的盡職調查,如投行、技術、商務、法律、財稅等。


而疫情直接導致併購執行層面的難度增加。“很多交易是全球化的生意,人們無法出行的話,無論是做盡職調查還是談判都越來越困難,甚至包括在談併購的法律文件時,由於現在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在一些條款到底該怎麼寫的問題上,也比之前更難達成一致,比如各方的保護機制該如何設定。”王慶說。


受疫情影響,已經有不少跨境併購項目停滯。例如,江西銅業收購第一量子旗下贊比亞銅礦項目延遲,英美資源集團表示放緩祕魯奎拉維科銅礦項目的建設。


整體而言,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疲軟,投資政策不確定性較大,跨境投資較爲低迷。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FDI規模爲1.39萬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四年下降;2019年全球跨境併購規模進一步萎縮,比上一年減少了40%至4900億美元,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跨境併購規模下降和跨境投資總體規模下降有關,也與大宗交易數量的減少有關,2019年統計的超過50億美元的超大項目合計30個,而2018年爲39個。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各國經濟面臨更加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趨勢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亦對全球跨境投資趨勢產生負面影響。對新的投資和跨國併購項目而言,由疫情控制措施導致的生產關閉或產量降低將導致新固定資產投資的暫停,企業將延遲擴張或推遲併購。


安偉斌認爲,目前整個金融市場信心缺失,很多之前參與跨國併購的資金市場甚至已經消失,這導致想要進行交易的買方難以獲取融資渠道。而從賣方的角度說,這意味着要接受買方提出的更爲靈活的融資方案。“過去,國際併購一般採用鎖箱計價法,即根據過往的財務指標對交易估值,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買家選擇在交易臨近結束時的最新時間點再做定價。這意味着在整個交易買賣中出現了風險再分配的問題,買家就相應地希望尋求在合同條款上的保護,比如增加保障與賠償責任的保險以及可抗力條款等。”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危中尋機


近年來,中國企業充分發揮技術業務、融資渠道等優勢,通過跨境併購的方式“走出去”。2019年國內市場上市公司跨境併購117單,交易金額約1245億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穩步擴大海外佈局,部分交易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疫情之下,有不少公司由於業務體量大、資金流安全,此時正是尋找質地優良同時價格合理的標的公司進行併購整合的窗口期。通過併購的方式可以補足短板或者開拓疆土,以便在疫情結束、業務爆發的時候能夠抓住機會,佔領被淘汰企業釋放出來的市場。此外,企業通過全球化佈局,不僅可以加強供應鏈韌性,也可以抵禦單一市場風險。


部分機構已提前佈局。光大控股相關人士表示,“受全球資產價格下跌和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由於估值承壓、債務融資不暢、直接融資渠道收窄等原因,導致部分優質併購標的整體估值下行,爲公司開展併購交易提供了契機。”據悉,光大“一帶一路”綠色股權投資基金、“空中一帶一路”基金已蓄勢待發。“光大控股將進一步擴大跨境業務,通過拓展海外業務、收購海外公司或在當地設立合資資管公司等方式加強海外佈局。”


在安永華北地區交易諮詢主管合夥人朱亞明看來,2018及2019年海外併購交易減少部分原因是海外市場加強投資監管,限制關鍵行業投資,目前來看並沒有放鬆監管的趨勢。隨着當前疫情持續蔓延,受旅行禁令影響,一方面跨境投資的進程會拖慢,另一方面很多投資決策是疫情開始前進行的,但現在受疫情影響,許多市場環境、業務及估值的邊界條件已發生很大變化,不排除部分交易可能會終止。企業需根據交易所處的階段進行情景分析以制定應對之策。


王慶認爲,疫情對中國企業境外併購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因素。“比如歐美等地區的很多企業,他們的現金流以及公司業務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這種情況下估值會有所下降,他們可能也比較需要得到外部資金的援助,這會給中國企業帶來一些抄底的機會。另外一方面,歐美政府在這個階段對自己的企業以相對比較低的價格被收購會比較警惕,也比較擔憂,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看到他們開始採取了一些相關的應對措施。”


2003年非典SARS疫情後的短短几個月內,併購活動便迅速超過危機前的水平。2008年金融危機後,一些大膽收購了折價資產的企業獲得了豐厚回報。而這次疫情後併購市場走勢會如何?


富而德預計,未來數月不良資產併購和那些遭到重創行業的“整合併購”將有所增加。但這一次和非典時期不同,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併購交易下探幅度更大。疫情對更多國家的實體經濟造成直接衝擊,而且這些年來,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聯結更爲緊密。展望二季度市場,併購活動將有所反彈但反彈幅度不會很大。



相關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