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被B站的“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刷屏了,據說轉發的都是80後、90後,還有一部分70後,95後和00後轉發很少,因爲他們本來就不愛發朋友圈。我是70後,也轉發了,但不是什麼鼓勵後浪,而是給所謂的前浪們潑點冷水。

我有5個微信,1.6萬的微信聯繫人,爲何加那麼多的好友?因爲想建立多元的連接,聯繫人的年齡跨越從00後到40後,建立連接,方便自己,方便對方,透過朋友圈看人性。

看着刷屏的朋友圈,確實能感受到正在演講的前浪對後浪的鼓舞,轉發朋友圈的前浪們,是不是要表明自己跟得上時代,與後浪沒有脫節。

在朋友圈疑惑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的人,當你疑惑了,你其實已經落後於時代,至少在懷疑自己是否已經開始淪爲前浪了,少了一點進取的銳氣。

看看演講詞的一些原文:

  • 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着你們;像我一樣,我看着你們,滿懷羨慕。

先譴責了一下前浪,一代不如一代,誰會這麼說呢?就是已經不再奮鬥的,自以爲功成名就的前浪們,纔有閒工夫這麼說,纔有閒工夫看着你們,滿懷羨慕。

有啥好羨慕的,這個時代,不也是你正在生活的時代麼?憑什麼你是看着後浪,而不是繼續一起浪?是身體不好了麼?是精力不夠了麼?是思想僵化了麼?還是已經變得懶惰,浪不起來了?

  • 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爲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

幾千年的財富,同樣被活着的人所共享,不是隻有後浪纔有使用的權利,只要你想,你一樣可以啊。文明成果都擺在面前了,你還有時間看着後浪,前浪們清醒一下。如果你已經擁有了大量的物質財富,擁有了在大城市立足的資本,就不要只是看着後浪,趁自己還能動彈,趕緊去浪吧,哪有閒工夫去看着別人浪。


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話說,很多已經40歲、50歲的人,一樣在學Python,一樣在學英語,一樣在學藝術,一樣在欣賞電影,一樣去遠方旅行,一樣在創作自己的Vlog,甚至一些老人的作品水準讓年輕人羨慕不已。所以,很多人確實年齡大了,但他們不是什麼前浪,他們一直在浪,沒什麼前浪、後浪的說法。

只有不浪,只有浪不動的人,才自詡爲前浪,纔去看着自己定義的後浪,纔去羨慕繼續浪的人。他們不想看自己的同齡人在浪,因爲傷自尊,看着年輕人浪,可以給自己已經逝去激情的內心一點安慰。

他們可以找藉口——“看,我已經老了,浪夠了,世界是年輕人的,你們趕緊去浪吧。”殊不知,什麼是活到老,學到老,浪到死。你不想浪,就是你懶了,而且還不承認自己懶了,說什麼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年輕人,根本不需要你讓機會,就是你浪不動了,只好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 很多人,從小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於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是的,在自由探索方面,80後之前的人,確實迫於很多無奈,沒辦法自由探索自己的興趣。現在,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不惑之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確實是時代給予的優勢,但這個不惑,其實在不同經歷的人的各個階段,其實是有差異的。即使你看一些00後,貌似很小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這種喜歡只是這個階段的喜歡,等他長大了,或許會有新的喜歡。

四十不惑,僅僅是40歲時候的不惑,到了50歲,其實會有更多的不惑,那就是新的認知提升。如果偷懶了,沒有主動獨立思考了,50歲或許還是40歲的水平,那其實在認知上已經被拍在沙灘上了。

  • 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是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如果,你認爲人與人之間的壁壘是現在才被打破,那是因爲你自己內心的封閉,你是那一羣內心壁壘很高的人,然後就認爲別人也是有壁壘的。以前在很大一部分人羣中存在成功學、厚黑學,內心是貪婪陰暗的,其實現在依然存在貪婪陰暗,只是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社會消息逐漸透明,去中心化也是信息存在的趨勢,所以信息壁壘會陸續被打破,擁有開放內心的人將會更能適應信息發達的網絡時代。

  • 我看着你們,滿懷敬意。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衆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向你們的自信致敬。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更年輕的身體,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這連續的幾個致敬,這幾個連續的“變成”,哪裏是屬於後浪的專業態度,這是很多爲了人類美好生活的勞動者、創造者們一直爲之奮鬥的事業,沒法分前還是後,怎麼是後浪的專業態度呢?寫這些句子的人,是自己沒有參與到這場美好變革的事業當中吧,所以只好向後浪的專業態度致敬。

專業的人不會對專業態度致敬,因爲這是專業的人應該做的專業的事。缺乏專業態度的人才向專業的態度致敬。

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和否定……這更加說明弱小的人,纔會把缺點和不足的指出,看成是嘲諷和否定。

出錯的時候,遭到否定,是很正常的事情。難道你錯了,還不能接受直接的否定麼?還需要讚美和鼓勵麼?這是巨嬰的心態啊。

錯了就指出,錯了就反思,錯了就改進,就是這麼簡單,哪用得着哄?

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太多的鼓勵,他們自己會鼓勵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甚至還能在團隊遭遇連續否定的時候,依然帶領團隊反思,優化改進,屢敗屢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 因爲你們,這世上的小說、音樂、電影所表現的青春就不再是憂傷迷茫,而是善良、勇敢、無私、無所畏懼。是心裏有火,眼裏有光。不用活成我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那麼,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縱觀演講的配合的視頻片段,都是旅行、音樂、歡慶、陽光、海洋、奔跑、潛水、舞蹈......是眼裏有光。

然後,世界上哪有這麼多的歲月靜好,即便是年輕人,這些鏡頭都是狹隘的,是幻覺。還有很多年輕人在艱苦奮鬥,他們甚至沒有見過大海,沒有聽過音樂會,沒有見過現代都市……但他們一樣是我們國家的年輕人,他們更需要社會的目光,需要更多奮鬥的機會。

這個演講,60後對90後的鼓勵,實際是油膩的大叔懶惰了,甚至只是鼓勵了歲月靜好的都市青年,是狹隘的。

80後在轉發,爲什麼?因爲這個演講,或許更合80後的胃口,最大的80後,已經40歲了,但社會發展太快,生理年齡到了40歲。在心理上,還做不到四十不惑,甚至有了更多迷茫,還在糾結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

真正努力拼搏的人,不會糾結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因爲奮鬥者一直在奮鬥的路上,一直在奔湧的河流,都是奔湧的浪花。

浪不動了,纔會這樣說,後浪,你們奔湧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BLUES(ID:bluemidou),作者:蘭軍,梅沙科技創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