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超一億人有胃病,飲食調理刻不容緩!

中國作爲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胃病患者就超過1.2億,同時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在目前所有惡性腫瘤佔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尤其是近年來,胃病發病年輕化,越來越多人年紀輕輕就患上胃病。俗話說“十人九胃”,可見胃病人羣比例高居不下,而慢性胃炎的比例也不在少數。

儘管目前的研究結果還沒有證實胃炎與胃癌有直接聯繫,但明確了胃炎是胃癌的一個誘發因素。護理好自己的腸胃,可以避免很多問題出現,慢性胃炎屬於腸胃問題,所以對患者的整個消化系統,都是有影響的,爲了避免慢性胃炎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患者一定要用飲食調理的方法,慢慢地改變身體的素質,讓自己的胃部恢復健康。那麼慢性胃炎應該如何通過飲食進行慢性病調理呢?

慢性胃炎是非常普遍的慢性病之一,它的的飲食治療原則是調整胃的各項功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喫飯時要細嚼慢嚥,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飲食宜清淡,少刺激性,晚餐勿過飽,待食物消化後再睡覺。否則,會增加胃部不適感。

在平時飲食中儘量做到清淡、少油膩、少脂肪過高的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能延緩胃的排空,易增加腹部飽滿感。應減少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蔥、咖喱、胡椒粉、芥末粉、濃咖啡等均不利於胃粘膜炎症的恢復,不應食用。對胃酸分泌減少者,如萎縮性胃炎,可給予濃肉湯、雞湯等味道鮮美的食物,以刺激胃酸分泌,促進食慾,對高酸性胃炎(胃酸分泌過多者)應禁用肉湯、雞湯以及過多的鮮味食品。

可將肉類煮熟去湯後再烹製。食物要做得細、碎、軟、爛。烹調的方法多采用蒸、煮、燴、燉與煨等。要注意食用具有營養的食物,多喫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的各種營養素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對貧血和營養不良者,應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如瘦肉、雞、魚、肝、腰等內臟。

飲食不注意節制,生活無規律,讓寒溼之氣進入體內,陰陽失調,膽囊收縮機能減弱,膽汁減少,且部分膽汁逆行反流入胃 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上消化道黏膜不適,根在膽,膽往往是被忽視的地方 知道了具體緣由就應該積極應對,把這些陋習改掉,同時在閒暇的時候到附近鄉間地頭採摘些灌南苦菜,回去燒湯喝,紅糖適量放一點,原產地連雲港灌南,葉子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另外記得早飯要喫,不要再熬夜了,少喫辛辣的,生冷的油膩的。慢慢的你的這些問題就會逐漸好起來的,而不是惡化!

高維生素的食物帶有深色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紅棗等。要注意食用酸鹼平衡,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豆漿、喫饅頭或麪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脹氣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

胃炎患者要注意,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對胃部的影響是很大的,胃部在各種食物的刺激下,很容易出現胃酸分泌過多的問題,這時候腸胃的黏膜就會變薄,當胃炎出現的時候,患者不僅會覺得胃部疼痛,也可能出現胃穿孔的情況。

相關文章